每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前,中央政治局都会召开会议分析研究次年经济工作。由于其主题、决策与随之召开的经济会议基调一致,因此这一会议也被业内人士称为“定调会”。此前多年,“定调会”一般在11月底召开,只有2002、2004和去年分别在12月1日、2日和3日召开。而今年的会议至今无任何消息,成为十六大以来最迟的一次。分析认为,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是导致“定调会”迟迟未召开的主因。
已经有分析认为,11月30日央行宣布12月5日起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事实上已经为明年经济工作定了调,突出保增长将取代今年的突出保持物价稳定。也有人强调突出保增长应该和调整经济结构结合起来。调整经济结构不会影响经济增长,也不会导致更多的失业,相反还有助于扩大就业。所谓调结构,就是趁着经济下滑的时候,借助于市场力量补短抑长,并使“无就业的增长”带动就业的增长。
但有人把调结构与限制“两高一资”(高能耗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的企业)和抑制房地产等同起来,以为那样就可以鼓励第三产业、扶持小微企业,甚至还有人认为能不能坚持现有的、严厉打压房地产的调控政策,关系着政策的稳定和政府的声誉、关系着经济结构转型的生死存亡。
持此观点者,我把他们视为中国经济的庸医,把脉不准,试图用最简单也是最愚蠢的夹板高压方式强行治驼背。其严厉打压房地产以试图换来中国经济转型的“药方”,实则是葬送中国经济和改革开放成果的虎 狼药,一不小心就会把中国经济给治出问题,万万使不得。
事实上,阻碍中国经济转型的根本原因,一是“高收入低就业”的行政垄断。行政垄断企业通过低质高价强行攫取了大量社会财富,却没有提供足够的就业机会,使大量大学毕业生民工化。而其多数“只问出身、关系、背景,不问学历”、只占全国职工8%的员工连年拿走了55%至60%的全国工资总额;二是外向型经济尤其是一些政府主导的投资和发展大跃进,既好大喜功不计代价和成本过量投资,又使大量成本耗散在中间腐败环节,严重透支了环境和子孙后代,使货币超发像巨型水龙头一样怎么也关不住。
大凡持中正立场的,都不会把房地产当成调结构所要着重整治的对象。房地产不仅不是实体经济的敌人,反而是实体经济的带头大哥!没有房地产这个带头大哥的稳定健康发展,其上下游几十个实体经济都将遭遇危险的命运。历时两年的“史上最严厉房地产调控”,到今天我们已经越来越明显地看到了这方面的后果。这不是所谓的阵痛问题,不是再挺一挺就能挺过去的问题。方向错了,越挺下去后果越难以挽回。
笔者很赞成宁可牺牲暂时的增长也要先调整结构、才能使中国经济步入健康稳定发展的观点。只有彻底斩断行政垄断和政府投资这两个具有强烈自我恶性复制特点的经济恶性肿瘤,调结构才能真正落到实处、促内需保增长才能真正持续有力,中国经济体才能真正恢复健康和元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