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头条回顾 联系方式:029-86519800 华商网官方微博
新闻首页 陕 西 调查·策划 国 内 时 评 社 会 国 际 图 片 网 事 娱 乐 体 育 人事任免 世园会 问道楼观
热点:皮革废料变胶囊 西安墓园 西安城墙假货之争 中华儒商诈捐 《泰坦尼克》热映 3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柏树林古建筑失火 渣土车撞出租车  
华商网 > 新闻 > 陕西
中学老师万言信引热议: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
http://news.hsw.cn    来源: 华商网-华商报  2012-02-22 05:39
华商彩信手机报,精彩资讯早知道!移动用户发‘HSB’到 10658000定制,3元/月!
 
推 荐
小狗银行门口蹲4年等主人
小狗银行门口蹲4年等主人
沈阳机场航站楼发生火灾
沈阳机场航站楼发生火灾
·咸阳一女子持菜刀自割双耳 家人称其患精神分裂
·中学老师写“万言书” 希望教育不要沉沦下去
·余秋雨被曝为熊胆企业题词:百般熊姿 一派人道
·记者采访遇车祸送伤者上医院 称“救人不容缓”
·郑州一餐具消毒公司气味呛鼻 池里漂卫生巾(图)
·男子因起争执勒死女友 “与尸同居”5天玩网游

  教育应该寻找第三条路——让孩子们适应学习也得到真正的快乐。

  ——远东二中刘老师

  只有通过学校、家长、社会和学生自己的合力,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的人,而不是产品。

  ——网友

  教育大环境就是这样,孩子就需要适应这个环境。

  ——家长阴先生

  有个性的老师才有个性的学生,才会有个性化的人才。

  ——作家叶开

  希望教育能让我们成为人格健全的人。

  ——杨林柯的学生

  真正搞教育的人关注的是人性,是孩子未来的发展。

  ——中学聂老师

  一封中学语文老师写给学生和家长的“万言信”,掀起了讨论和反思的热潮。昨日上午,两部热线一开通,读者的电话就接连不断地打了进来。在打进热线的读者中除了学生家长之外,很多老师也就这封信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在众多的热线中,大部分读者被这封信深深感动,表示支持杨林柯的教育观点,也有部分读者持反对的意见。

  新闻回顾中学老师写“万言书” 希望教育不要沉沦下去

  编者按不可否认,杨林柯老师“万言信”中所表现的教育理念,也仅是“一家之言”。但当“一家之言”得到热烈回应之后,我们也不难看出,他道出了众多学生家长及教师的心声。语文教学是一门需要兼顾“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艺术,教育纲要及课程标准中也一再如是强调。但遗憾的是,在现实中,我们却常常只顾“工具”,不顾“人文”,甚至,“工具”还常常扭曲为“功利”。因此,苦于“功利化”教育的家长们,遇到杨林柯,自然是眼前一亮。

  在昨日反响热烈的电话中,以及雪片般飞来的信函中,我们可以看到,相当多的家长赞成杨老师的教育理念,不过在高考成绩成为最重要评价杠杆的背景下,诸多家长更愿意向现实妥协,并对杨老师的教育理念心存疑虑。我们理解一位老师的苦心孤诣,也理解家长们的焦灼与担心。

  回到我们刊发这封信的初衷,就是希望有更多的人,包括家长、学生、老师、教育行政主管者,一起参与到讨论中来,共同讨论,究竟什么才是好的教育?中国孩子需要什么教育?

  是的,批判是可以轻松的。然而,只批判不建设,却是没有意义的。杨林柯老师是一个思考者,也是一个行动者。如今,我们希望借“万言信”这个“引子”,搭建一个理性讨论问题的平台。让我们一起理性思考,为中国教育的未来寻找真实可行的道路。为呼吁多年的教育理念改革探寻出路。念念系之,因为这是无数青年人的未来,是这个国家的未来。

  我向往的语文教育是改变人心的教育

  ——一位学生对杨老师信中提问的回答

  问:你觉得语文成绩反映了语文的真实水平吗?

  答:不可以。语文成绩好就要记忆力好、理解力强、课外知识积累丰富等。我认为考场作文有太多限制,使我们考生不能反映自己的真实水平。阅读题的答法也是固定的模板,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这样的题目做起来有太多规矩,答案中很少看到自我发挥的成分,所以不能反映自己语文的真实水平。

  问:你是否喜欢教材上的文章?

  答:喜欢的很少。语文书上的文章总让我觉得单向化,什么忧国忧民、美好精神、细腻说明……一些文章十分老土,我们学生不爱看。不过喜欢的文章也是有的,比如反映历史的文章《包身工》,我希望看到更多能打动我们内心或让我们感到创新的文章。

  问:你觉得语文学习要紧扣教材还是走出教材?

  答:教材是一定要学好的,这是硬性的。平时应主动地、积极地走出教材。留意生活,学习语文,发现语文脱离教材后本质的美。

  问:你觉得不关注现实的语文学习对你的思想有帮助吗?

  答:在思想中帮助很少,在考试中帮助很大。原因大家懂的,不解释。

 [1] [2] [3] [4] 下一页
编辑:温磊
分享到微博:
 
 
  相关新闻
 
 
版权申明
一、原创内容页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音视频)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备注:华商网独家原创,转载请联系029-86519800 (详见华商网申明
二、华商网提供上传空间、链接及论坛/博客/评论等服务页面的免责申明
① 所有图片、音视频标明来源,有作者姓名要详细标注
② 华商网为用户提供上传空间服务,对用户传输内容不做修改或编辑。当著作权人和/或依法可以行使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权利人发现上传内容侵犯其信息网络传播权时,应向华商网发出权利通知,华商网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详见华商网申明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


网站简介 | 产品服务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2002-2012 华商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80006 陕ICP备08101257号 SP服务代码10622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