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对富人税收
【报告摘录】加大对高收入者的税收调节力度,严格规范国有企业、金融机构高管人员薪酬管理,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促进机会公平。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深化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人事、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解读】改革最深层次的矛盾是利益关系失衡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表示,完善市场方面包括资源价格、利率市场化、汇率形成机制的进一步完善等等,要让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更完整地建立起来,从而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另外一个方面政府自身的改革,要进一步界定好政府和企业、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关系,政府的工作重点都在进一步向公共事业向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转变,而且对政府的考核体系包括问责体系包括反腐败,这次都有进一步的安排。
全国政协委员迟福林指出,首先,现实改革中最深层次的矛盾是利益关系失衡,在利益关系失衡成为改革发展深层次的突出矛盾的背景下,如果收入分配改革没有突破,这种利益关系失衡状态,这种突出的矛盾很难解决;其次,经济转型直接依赖于收入分配改革,民众的消费能力不提高,消费的拉动力就无法显现;第三,现在社会的很多矛盾问题跟收入分配联系在一起,这已经成为牵动全局的一个重要问题。迟福林说,他今年建议本届政府任期内应当出台收入分配改革总体计划。
迟福林强调,收入分配改革关系到消费扩大和社会公平,“调高、提低、扩中”的思路早已明确。同时,这项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要在权衡各方利益、协调各方关系情况下,果断决策,尽快推出。
本报特派北京记者丛治国杨海峰
>>安居
改革房地产税收
【报告摘录】进一步巩固调控成果,促进房价合理回归。继续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基本建成500万套,新开工700万套以上。抓紧完善保障性住房建设、分配、管理、退出等制度。改革房地产税收制度。
【解读】房地产市场目前仍“过热”
易宪容(著名经济学家、房地产“平民代言人”):目前来看,房地产依然过热,而不是外界炒作的过冷。在今年“两会”上,有些富豪为守住当前房地产市场的既得利益,仍然会采取新的转移视线的方法要求中央政府对房地产政策松绑。这是“两会”房地产政策博弈的核心所在,也是房地产市场变化的利益所在。
目前中国房地产市场依然是以“投机”、“投资”为主导,所谓的“刚性需求”只是开发商提出的一个虚假概念,用意还是在于炒高房价。对于保障性住房今年500万套的目标,他表示保障性住房和商品房是两个互不交叉的平行线,针对的人群不同,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更像是给穷人的福利,但不会影响到商品房市场。本报特派北京记者刘斌
>>三农
1.2万亿投“三农”
【报告摘录】继续开展粮食稳定增产行动,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健全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增加粮油、生猪等重要农产品生产大县奖励补助资金,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认真搞好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是法律赋予农民的财产权利,任何人都不能侵犯。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严格保护耕地。制定出台农村集体土地征收补偿条例。
今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投入拟安排12287亿元,比上年增加1868亿元。
【解读】保障农民权利比让农民富裕更有意义
朱启臻(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教授、中国农民问题研究所所长):从过去的对农民单方面的增加收入,到现在的农民权利保障,是中央政府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进步。在2011年的农村经济工作会议上,就已明确了农民的权利,但一直在遭受着各种侵害。中央的政策是非常好的,保障农民的权利其实也是在保障他们的财富,理念上更提升了一步。但是难点在于基层能不能按照政策执行,政府加大监督力度是非常必要的。
针对宅基地使用权的保障,朱启臻说,赶农民“上楼”其实并非为了农民的利益考虑,而是房地产企业想得到农民的土地。而集体利益分配权,着重在强调农民的土地在国家强制征收过程中,应该同地同价,并且保证土地出让价款的合理分配,这是对农民失地之后的保障政策。本报特派北京记者刘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