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头条回顾 联系方式:029-86519800 华商网官方微博
新闻首页 陕 西 调查·策划 国 内 时 评 社 会 国 际 图 片 网 事 娱 乐 体 育 人事任免 世园会 问道楼观
热点:皮革废料变胶囊 西安墓园 西安城墙假货之争 中华儒商诈捐 《泰坦尼克》热映 3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柏树林古建筑失火 渣土车撞出租车  
华商网 > 新闻 > 国内
体育总局副局长:全世界中国运动员最幸福
http://news.hsw.cn    来源: 新华网  2012-03-09 07:44
华商彩信手机报,精彩资讯早知道!移动用户发‘HSB’到 10658000定制,3元/月!
 
推 荐
房姐龚爱爱二审宣判现场
房姐龚爱爱二审宣判现场
麻风病人子女悬崖校舍求学
麻风病人子女悬崖校舍求学
·“房姐”龚爱爱案二审宣判 维持原判有期徒刑3年
·高清组图:西安城墙南门箭楼终露出雏形
·三季度西安市民网络团购花掉3.2亿元 最爱餐饮美食
·西安公交司机缺口超20% 工作辛苦月薪5000元难招人
·居民集中供热每平方米5.8元 层高3米以上需多缴
·两男子盗窃摩托时被盘问 竟持刀砍民警趁机逃窜

  新华网北京3月7日体育专电 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杨树安7日称,邹春兰、张尚武等运动员退役后生活陷入窘境“只是个例”,就整体而言,中国运动员是“世界上最幸福的运动员”。

  当天,杨树安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何宪等一同受邀参加全国政协第十一届五次会议体育界小组讨论会。

  “希望相关部门能研究加强伤残退役运动员的社会保障课题。”小组讨论会开始不久,前速度滑冰名将叶乔波委员便抛出一个长期困扰中国体育健康可持续性发展的“老大难”。

  叶乔波委员介绍说,国家体育总局2002年出台的《优秀运动员伤残互助保险办法》只针对在训练和比赛中发生意外致残的现役运动员提供救助保障,但现实中像她一样的多数运动员满身伤病却达不到该伤残评级,因而无法享受相应的待遇。

  “因为我军人的身份,给了我一个伤残军人的待遇。和平时期,军人都能有这样的待遇,运动员这样一个高风险群体,为国家争得了无数荣誉,为什么得不到保障?”叶乔波委员说着说着有些激动。

  原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主任高健委员也大吐苦水:“我们体操中心跟国内多家保险公司商谈过上商业保险的事,但他们都以体操是高危项目为由拒绝承保。练体操风险很大,人们只看到了有运动员拿世界冠军、奥运冠军,可不清楚还有许多运动员因为伤病早早退役。他们中许多人因为无法(伤残)定级而享受不到相应的保障。”

  针对委员们的发言,何宪介绍说,国务院办公厅在2010年3月转发的《关于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的指导意见》中已提出明确要求:各地要将运动员纳入工伤保险统筹范围,按时足额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确保运动员享受相应的社会保险待遇。

  杨树安随后也解释说,解决伤残运动员保障问题,目前仍存在两大瓶颈,一是缺乏针对运动员职业特点的国家伤残标准,二是把运动员的伤残保险纳入工伤保险范畴,各地方尚未真正落实。“不同的运动项目,伤到什么程度定几级,特别有些是长期劳损造成的功能障碍如何定级,都需要运动医学专家来认定,目前国家体育总局正在做这项工作。”

  杨树安坦言,我国体育工作在很多方面还不尽如人意,有待改进、完善和提高,但相关部门一直在努力。

  长期以来,中国运动员大多遵循这样的成长路径,从业余或专业的体校被选拔到市、省、国家各级体育队。由于在运动队文化教育不受重视,一些运动员退役后无法应对激烈的社会竞争,生活由此陷入困境。前有退役后沦为搓澡工的邹春兰、沦为地摊摆卖者的艾冬梅,后有在地铁通道卖艺的张尚武。

  杨树安表示,中国的运动员从开始进入业余体校到退役的每个阶段,政府都在关心、帮助他们。比如,现在运动员退役后有一年过渡期,国家出资对他们进行各类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帮助其转型再就业。“去年底我在一个会议上曾讲到‘中国运动员是世界上最幸福的运动员’,结果这句话在国内没什么反响,反倒在国外引起很大反响,包括加拿大的网站上有不少评论,很多西方的运动员都表示非常羡慕我们的运动员。”

  对于邹春兰、张尚武等人的遭遇,杨树安表示“只是个例”,不代表中国运动员的普遍现象。

 [1] [2] [3] [4] [5] 下一页
编辑:王秋阳
 
 
  相关新闻
·城运公园篮球板损坏 市体育局:已维修可正常使用   12-03-07 16:16
·姚明体育蜗居西安批发市场 加盟免费5年上市   12-03-07 10:22
·体育界委员称中国也有“林书豪式人才”:邓亚萍   12-03-05 09:50
·刘翔发短信为缺席道歉 称要用佳绩来向两会献礼   12-03-05 09:50
 
 
版权申明
一、原创内容页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音视频)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西安华商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④ 本网站所有内容包括不限于文章、图片的著作权人为西安华商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备注:华商网独家原创,转载请联系029-86519800 (详见华商网申明
二、华商网提供上传空间、链接及论坛/博客/评论等服务页面的免责申明
① 所有图片、音视频标明来源,有作者姓名要详细标注
② 华商网为用户提供上传空间服务,对用户传输内容不做修改或编辑。当著作权人和/或依法可以行使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权利人发现上传内容侵犯其信息网络传播权时,应向华商网发出权利通知,华商网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详见华商网申明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


网站简介 | 产品服务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2002-2013 西安华商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80006  陕ICP备B2-20080006  SP服务代码10622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