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省慈善协会会长刘维隆(右)给志愿者代表颁发“一元爱心店””牌匾 实习记者李赢摄
由华商报和省慈善协会共同倡议的“一元关爱计划”持续推进,越来越多的爱心逐渐汇成爱的洪流,经过近一个月的报名和严格的审核,昨日,52家企业作为“一元关爱计划”二期爱心商家被授予一元爱心店牌匾。省慈善协会会长刘维隆、副会长孙忠信、华商报主编郭飞耀等领导参加仪式并向爱心商家授牌。
至此,“一元关爱计划”爱心商家数量已达203家。
商家现场加入,专设一元爱心店
“这次等的时间有点长,我们早就报了名的。”昨日领到牌匾的商家无不喜笑颜开,一位爱心企业代表表示,“这不仅是一个牌匾,更是一个爱心的标志。”
在昨日的仪式上,伟志集团志愿者服务队正式成立,并由省慈善协会会长刘维隆授予志愿者队伍旗帜。伟志集团向省慈善协会捐赠了价值30万元的衣服,用于帮扶一元关爱计划中的老人。
在昨日授牌的52家企业里,原本没有伟志集团,仪式上伟志集团当场承诺加入一元计划,并承诺将位于科技二路上的一家门店定为一元爱心店,“我们将在店里专设一元爱心区,对一元关爱计划中的老人实施一元购物优惠。”该店负责人何立鹏承诺说。
随着团队扩大,将对老人全面关爱
昨日,省慈善协会会长刘维隆表示,一元爱心计划在全国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从一元关爱可以看到陕西人热心公益的善心和精神风貌。现在是一元钱的关爱,随着爱心团队的扩大,一元关爱必将走向对老人的全面关爱,这是一种精神的传承!“接下来,我们要实现的是老人、爱心商家和志愿者的对接,这才是应有的全面关爱,三秦人民都会为慈善事业出力,把西安打造成为‘慈善之城’,我们每个人都会成为其中的一员。”
华商报主编郭飞耀表示,这两年,网络上有一个概念叫“微”,一元关爱计划实质上是一个“微公益,大慈善”的概念,因为它是靠社会上最基础的民众来推动,没有门槛的限定,但所有微小的能量汇聚起来,就能形成一个强大的洪流。第二批爱心店正式挂牌了,相信很快就会有第三批、第四批出现,爱心会像接力赛一样不断传承下去。
本组稿件由本报记者杨德合实习生王少芳席暖采写
爱心访谈
御品轩 企业应主动伸出关爱之手
“企业应主动伸出关爱之手,我们在全西安市有22家店,分布在各个区,都将严格按照承诺履行我们关爱老人的责任。”昨日,御品轩连锁蛋糕店所属食品公司董事长助理李欢说。
据李欢介绍,御品轩报名参加一元关爱计划后,公司每周都会专门召开一个有关“一元关爱计划”的总结会,将每个门店一周内所有涉及一元关爱的经营活动进行总结,并讨论如何把这个爱心活动做得更好。“我们发现参加活动以来,来店里的老人并不多,他们也许是出行不便,也许是不好意思来,所以公司决定主动伸出关爱之手,把对老人的爱送到老人家里。”
针对某些老社区比较集中的区域,该公司已在逐步调整关爱范围和措施,个别门店已开始实施70岁以上老人享受一元关爱的措施。
残疾低保户 参加爱心计划回报社会
昨日的授牌仪式上,一个特殊的男子吸引了众人的目光,他拄着双拐,身边的妻子捧着一块爱心店牌匾。
这名男子名叫吕辉,今年37岁,他腿脚一直不便,是个低保户。他和妻子在西北一路习武园开着一家全棉布店。“说是布店,其实平时也就是卖一些床上用的布料,帮人改个裤边,补个衣服。一个月能挣不到两千块钱。”
吕辉说,社区包括左邻右舍曾经给过他们很多照顾和帮助,参加一元计划就是想回报社会,“我只是想尽力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吕辉说,他在两个星期前看到征集爱心商家的报道,“当时还想着可能都报不上名,我的布店太小了。真心希望可以为80岁以上的孤寡老人提供帮助,如果他们需要,给我们打电话,我让妻子上门给他们服务。”
本报呼吁
地域行业分布不均 期待更多商家加入
记者粗略进行统计后发现,在目前审核通过的爱心企业中,商家种类及区域分布均呈现不均衡的情况。
据统计,已授牌的爱心商家,主要分布在西安莲湖区、雁塔区、碑林区。其中的餐饮、理发门店居多,老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医药以及日常用品则明显缺乏。
希望超市、百货商店等能够提供日用品的商家积极加入爱心计划,同时希望更多其他服务类商家奉献爱心。
省慈善协会公布了爱心商家报名电话:029-87389973(上午8时-上午11时,下午2时-下午5时),有意商家可将工商执照复印件、卫生许可证及加盖公章的自愿参与承诺书送至皇城西路20号(西安小天鹅艺术团院内410房间)。
华商报志愿者联盟加入方式:
1.经过管理员验证,加入华商报志愿者联盟群。
华商义工二号群:217719948
华商义工三号群:217849740
2.从群共享内,下载华商报志愿者个人资料信息表进行填写。3.将信息表发送至电子邮箱:2443952151@qq.com,完成报名。
本报对已报名参加华商报志愿者联盟的广大市民和网友特别表示感谢,近期将开展活动,届时会通知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