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虎网讯 PM2.5对人体的危害有多大?采访中记者了解到,PM2.5会对人体造成全方位的影响,而是两个最大的“受害者”。
“畅行无阻”引发多种肺部疾病
南京市第一医院呼吸科副主任医师谷伟告诉扬子晚报记者,人体呼吸系统可以阻挡很大部分空气中的有害颗粒。“直径10微米以上的颗粒物,会被挡在人的鼻子外面;粒径在2.5微米至10微米之间的颗粒物,能够进入上呼吸道,但部分可通过痰液等排出体外,对人体健康危害也相对较小。”跟这两类微粒相比,只相当于头发1/20粗细的PM2.5在呼吸系统中可以称得上“畅行无阻”了。
“仅仅是对呼吸道的影响,就是多方面的。”谷伟解释,PM2.5其实和医学上定义的“飞沫核”相似,它的损害一部分是来自PM2.5所吸附的有害物质。PM2.5吸附了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中的很多有害气体、重金属。致癌物,这些有毒物质会随着PM2.5在肺泡中沉积,直接产生毒害作用,引发包括哮喘、支气管炎、老慢支、慢阻肺等呼吸系统疾病。长期暴露在PM2.5中,肺癌的发生率也会增加。
另外,肺部是一个相对清洁的器官,沉积在肺泡中的颗粒会对肺部产生刺激,加速肺部细胞的坏死和凋亡。一些体质弱、年龄大,或本身就患有慢性肺炎、哮喘等疾病的人,在PM2.5的刺激下,很容易诱发老毛病或是引发新疾病。
PM2.5增加血栓发生可能
“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PM2.5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影响更大。”南京市第一医院副院长、心内科主任陈绍良说,人体的血管可分为三层,其中内膜对空气中有毒污染物质最“敏感”。PM2.5所吸附的重金属部分会在吸入后直接进入血液,损伤血管内膜,从而使血管内膜加厚,发生狭窄,血压也会随之增高,加大引发血栓的可能。
“心脑血管发病率逐年增加,年轻化现象越来越明显,除了传统的高血压、高血脂、体重超标、运动减少人群增多外,不断加重的空气污染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陈绍良介绍说,国外研究显示,空气污染提高一级,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会增加3%。这主要是因为,空气污染的一个直接后果是无论微粒大小,空气中的杂质都增多了。每个人一次吸入的空气量是一定的,杂质多了,绝对含氧量就下降,导致人体始终处在低氧的状态。低氧环境又会引发人体产生一系列适应性变化。其一是为了保证人体的供氧量,血流速度变快。其二是含氧量降低后,血液运输过程中血管“做功”变多,形态结构会发生改变,主要是血管膜变厚,而血管腔则变得相对狭窄,血栓的发生危险也会加大。
空气污染让女性肺腺癌患者攀升
扬子晚报记者了解到,相比较往年,今年以来呼吸系统疾病增加了不少,各类呼吸系统感染、老慢支以及其他一些老年人肺部疾病患者都很多。但这种情况的出现和PM2.5关系并不大,主要还是由于今年气候原因引起的。
不过,扬子晚报记者采访的几位呼吸科医生均表示,这几年呼吸系统疾病的一系列变化,仍可看出日益严重的空气污染对肺癌的影响。谷伟告诉扬子晚报记者,肺癌肺癌中有一种肺腺癌,是与PM2.5关系比较密切的一种癌症,如今发病率已经占到了肺癌患者的40%左右。以往的肺腺癌患者多是男性,这主要和男性抽烟有关系,但这这几年来女性患者发病率急速增加,而与此同时女性吸烟者并没有大幅上升。环境的恶化就成了最可能的原因。
抽烟抽的几乎全是PM2.5
研究烟草烟雾与PM2.5关系的专家王秋霞说,“一口烟吸进去的颗粒,接近100%就是PM2.5。吐出的烟圈也是如此。烟尘颗粒的粒径几乎等于或小于2.5微米。而烟尘颗粒,连同苯并芘、重金属,是香烟中最主要的三种致癌成分。”
九成PM2.5来自二手烟
王秋霞说,在有人吸烟的室内,检测出的PM2.5,90%来源于二手烟中的微颗粒物。香烟烟雾里的PM2.5悬浮在空气里,通过空调通风管道、门的缝隙等途径扩散,会粘在被子和窗帘上,成为二手烟甚至三手烟。即使家里有通风、空气过滤等装置,都不能有效杜绝烟草烟雾中PM2.5的危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