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增阳在《白鹿原》中扮演带头抗粮的蓝田拐村老汉,过足了一把与刘威扮演的鹿三配戏的瘾。
“我们这都是群众演员。也是哑巴演员,因为没台词。我演了20个角色,就没一句台词。”王发虎不好意思地笑着说。这时王军贤有话说了:“我有四句台词。是群众演员里台词最多的。在祠堂的那场戏里。”王军贤伸出四根手指,一脸严肃地说:“是四句台词。具体是哪句我咋记不清了。哎,年龄大了。”
跑龙套也要有文艺基础
演电影虽说第一次,但74岁的王解海老人上场面对镜头可是一点不胆怯。他说,自己也是登台多年的老演员了。老人原籍河南省许昌市宝丰县农村。10岁起就进入戏班学习豫剧、曲剧、越剧。1971年从河南来到陕西落户到合阳县南长益村,王解海每每在干活时免不了要吼几嗓子。从那时起,村里人发现这个外地人还能唱戏。“但再也没有上台的机会了。”《白鹿原》拍摄完成后,在城里打工的儿子早就听说父亲在剧中扮演重要角色,经常在空闲时间上网搜索,想看看电影里的父亲是个什么样子。“看了《白鹿原》的拍摄花絮短片,特别是剧中有王解海一分多钟的表演。儿子回到家就夸:演的好着呢!并且把父亲枪毙前的那个模样,截图后做成了手机屏保。”对于儿子的惊讶,王解海不感觉奇怪,他说自己会演戏是因为有文艺基础。
另一位村里的资深演员则是70岁的王军贤。他从12岁起开始学戏,此后就一直没离开艺术圈。合阳县剧团解散后,王军贤被迫当起了葬礼上的吹鼓手。同时他还是合阳县欢乐艺术团的导演。组织村民办起了秦腔自乐班,经常在演出中客串角色。
在《白鹿原》中,王军贤一共扮演了18个角色。“之所以把每个角色刻画的不一样各具特色,就是因为我一直在艺术界里,算是专业演员。”能作为“多面手”、“千面孔”,王军贤称,王全安导演和张丰毅、刘威不止一次地在自己面前提过:“你看老王这动作多流畅。不愧是演戏专业出身的。”
虽然占据了老演员的优势,但也吃了传统艺术的亏。导演不止一次纠正他:老王,你那个头不要像唱戏时那样,随着说话点吗。这是在拍电影,要像平时生活中,放自然点。哎,再自然点。
“毕竟是老演员吗。导演一点咱就吃透了。这个毛病一次就改了。”王军贤对门有个小伙在西安上班。《白鹿原》上演后看了首场,出了电影院就给家人打电话:“我看见军贤叔了,演的就是好。”对此王军贤并不以为然,他说自己具体演了哪些角色,也叫不上名字,算是跑龙套的。之所以对门那小伙只发现了一个,那是因为自己演啥像啥,一般人看不出来。“看出来那就穿帮了,演砸了。
20个角色没说一句话
看到有记者采访,50岁的王发虎端着饭碗跑到王军贤家里看热闹。听到王军贤说自己是扮演群众角色最多的演员,马上插话道:我还演了20个角色。
王发虎印象最深的是最后大轰炸那场戏。轰炸停止后,他扮演群众负责清运尸体。“那天那场戏拍了八次才算过了。可把我累惨了。”王发虎和一位群众抬的那具所谓的尸体,是个身高一米九,体重240斤的胖子。“第一次抬还没感觉,第二趟就感觉吃力了。”王发虎决定四个群众一起抬,导演马上喊话:不行,太假了。“晚上拍完后,我这两个胳膊都酸胀的没知觉了。”
《白鹿原》在南长益村一直拍到腊月二十八。最后一场戏是在黄河岸边求雨。天冷了,但按照剧情需要,演员必须光膀子。许多老人闻讯也要求上场,剧组拒绝了:“天冷了,就不去了。”但还是有群众去围观,结果一位群众拍摄结束当晚就因受凉感冒了,住了三天医院。“太不划算了,一天赚40块钱,这一折腾还不够药费。”虽然有这样的议论,但大家拍戏的热度不减。“就是图个热闹,反正农闲没事干。还能赚钱,就当外出打工。不拍戏的也会在旁边围观。群众演员不够了,也会举手毛遂自荐。”
王军贤也是和剧组主演混的最熟的一个群众演员。他能在空闲时刻和张丰毅、刘威说说笑话。“张丰毅给我说,老王,你能演戏,你那个动作就是和其他群众的不一样,一看就是内行”。王军贤低着头,抽着烟,自言自语道:“我可是70岁了,老了,记性不争气呀。就那几句台词,有时真记不住。这可咋办呀。”
每次看到王解海,王军贤的话一下子就少了:“人家被剧组带着去内蒙古拍过戏。”
时尚的夹克、牛仔裤、脚上棕色系带皮鞋永远一尘不染,稀疏的头发梳向脑后,油光可鉴又根根不乱,这让70岁的王军贤看起来像个50出头的老小伙。他自信自己还能在下一部戏里有出色表演,哪怕没一句台词也可以。
演好群众也不是件容易事
《白鹿原》在南长益村拍摄期间,共有200多人参加了拍摄。“首先这个角色能争取来就很不容易。你不知道导演需要啥样子的人。影片里那几个小孩子的角色就是邻村的。当时老师带着一队学生来让剧组挑选。人家只看上几个娃。不少家长在那求情,没用。”王发虎感慨道,电影在村里拍摄期间,留在村里没有外出打工的,都会去拍摄现场看热闹。一听有群众演员需要,马上围上去,伸长脖子问:你看看我咋样,符合条件不?下场的群众演员就是不愿脱衣服,怕自己被别人顶包了。
即使临近2011年春节,但村里的人还是没一点要过年的意思。腊月二十八那天拍摄求雨那场戏,南长益村大街小巷难得看见有人走动,外村来看热闹的一打问,原来全村人都跑到黄河边看拍电影去了。
对于南长益村老少空前的热情,村民公认是“农闲时节本来没事干。参加拍电影每天还能有40元钱。剧组还管饭。多划算。”随着拍摄的进行,群众看到当演员并不是想象中的那样风光,纷纷要求提价。“看戏”的那一场一直拍到深夜,台下的大人孩子都冻得撑不住,眼看就要退场。最后剧组每人加了10元钱,才稳住阵脚。
对此,王军贤却不这样认为。他表示,自己和多数群众一样,是对艺术的钟爱和奉献。“当群众演员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为了佩戴假发方便,当时参与拍摄的男性村民都跑到剧组那排队推了光头,“和张丰毅、刘威一个样。”村里不少人因此还感冒了,可没一个埋怨的。就是喜欢吗。要说赚钱,还不够药费。
片场拍摄期间,剧组要求所有人手机都要调到震动或者关机,也不允许抽烟说话,因为那个时候纸烟在国内乡村还看不到,这些都是最容易穿帮的镜头。甚至连走动也要听指挥人员的。
群众演员可不是小角色
虽然在剧中自己的形象一晃而过,但王军贤从没把自己当成小角色。在他看来,能上《白鹿原》这部电影当演员就够幸运的了。一次拍摄结束,王军贤发现副导演和刚才站在自己身边的一位女群众演员说话,样子好像很熟悉的样子。过了半年他在一部电视剧上看到了那位女演员,方才醒悟,那个看起来很面熟的演员,原来还是个名角。“她和我也一样,也没有一句台词。”
拍摄批斗大会那一场。台上的鹿兆鹏和黑娃让群众揭发乡约们的罪行。台下马上传出几个妇女的喊声:我也被他们强奸过。王发虎忍不住和其他村民扭头看过去,发现有几个女人振臂高呼。几个村民笑了,嘴里念叨“真开放”。导演马上喊停,说有人笑场了。王发虎下来一打听,那几个女人不是外村的群众,是剧组专门从西安请来的群众演员。
每次有群众失误导致“再来一次”,那些出差错的群众演员都会被大家白眼数落一通。
王发虎是个泥瓦匠。上了电影镜头后,逢人便说自己的拍摄花絮。经常惹得一同干活的工匠们,停下手中的活路,听他讲热闹。主人家便咳嗽或者笑着提醒他“天不早了”。但每每有《白鹿原》的话题,王发虎还是会围上去插嘴,连吃饭也在家里坐不住。经常是端着个空碗和别人一聊就是半天。他媳妇满街道挨家挨户打听,最后找到他。王发虎把空碗递给媳妇,还想再聊两句。听说王全安和张雨绮结婚的消息,村民们大呼:没看出,捂得还严实。正当王发虎谈兴正浓时,他媳妇终于忍不住发话了:你还不去干活。真以为还在演电影有那一天四五十块钱哪。跑了几天龙套,倒操起制片的心了。王发虎听罢赶紧起身,笑着跑了,嘴里说着:有拍电影的消息给我说一声。不给钱我也去。凑热闹!
编辑:曹静
安康18岁女孩小倩,在进入大学校门前查出得了白血病,这让本来就贫穷的家庭一下陷...详细>>
网曝房祖名为求自保,供出演艺圈120名明星吸毒内幕。详细>>
告诉每一个孩子:你拥有我全部的爱!爱的智慧缘于平等和尊重。详细>>
8月2日,西安,一场在省体育场举行的演唱会后,在熙熙攘攘的人流脚下,满地垃圾。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