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1月06日 登录论坛 注册
华商网 > 新闻 > 陕西

钟鼓楼等十大名楼申遗行动暂缓 明年将继续进行

来源: 北京晨报  2012-11-05 08:22 http://news.hsw.cn 版权声明

名楼打包申遗遭质疑

  武汉黄鹤楼历史上屡建屡废,最后一座“清楼”建于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毁于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如今人们看到的黄鹤楼,是上世纪80年代以清同治楼为蓝本重建的“新版黄鹤楼”,楼内建有电梯。

名楼打包申遗遭质疑

  滕王阁历经29次重修,现在的滕王阁是1985年依照梁思成所绘的《重建滕王阁计划草图》重建而成。

建成于2001年的南京阅江楼只有11岁。

  建成于2001年的南京阅江楼只有11岁。

  因“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落霞与孤鹭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等名句而享有盛名的黄鹤楼、滕王阁、岳阳楼等“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楼”,最近传出计划集体“打包”申遗的消息引发各方关注。而在3日举行的“2012中国历史文化名楼市长论坛暨第九届名楼年会”上传出最新消息:中国文物学会历史文化名楼保护专业委员会负责人称“还没有达成完全统一的意见,还在协调中”。

  十大名楼打包申遗

  据悉,十大名楼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一事,最早是由长沙市园林局、中国历史文化名楼保护专业委员会发起倡议。

  该委员会创办于2004年,由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大观楼、蓬莱阁、鹳雀楼六大历史文化名楼发起成立。此后,长沙天心阁、南京阅江楼、西安钟鼓楼、宁波天一阁和杭州城隍阁相继加入,由此增加至11座。此次,除城隍阁外,其余10座名楼都加入了联合申遗之列。

  记者从黄鹤楼公园管理处了解到,景区确认了十大名楼联合申遗一事。“这次活动是主办方提出的一个倡议,至于‘申遗’什么时候启动、怎么申报,还要等到名楼年会召开后,经过专家学者论证研究,才能确定。”

  被疑属假古董登台

  记者就此事致电湖北、湖南两省文物局时,有关文保专家指出,按照程序,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需要经过国家文物局审批,但目前中国计划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清单中并没有十大名楼在内。十大名楼许多都是现代新修的,仅岳阳楼、天一阁等少数楼阁属于国家文物保护单位。有好多连文保单位都不是,属于“假古董”。

  对此,中国文物学会历史文化名楼保护专业委员会会长邹律资解释说,中国名楼多数是木结构,年代一久,很多名楼都经过重新修建。但是,每一座能够保留下来的楼阁都有着厚重的文化支撑和延续。

  邹律资表示,当前名楼联合申遗,需要各级地方政府的支持,因为申遗所需经费是个人与协会无法承受的。现在,有关政府在组建班子申遗上还没有达成高度统一,因此目前将“联合申遗”工作暂缓,等待名楼所在的各地政府达成共识后,会将工作继续推进。

  “历史名楼”无历史

  对于十大名楼联合申遗的消息,一些专家及文保爱好者表示“不靠谱”。因为在世界文化遗产的认定标准中,“原真性”是最核心也是最基本的遗产要素。不少学者担忧,缺少原真性,历史文化名楼申遗或将“无疾而终”。

  打包申遗一事在网上也引来诸多议论,许多网友认为十大名楼共同申遗的前景并不乐观。更有网友晒出部分名楼的“翻新重修”日历,吐槽“历史名楼”不过是一个“历史楼名”,“除了名字是老的,其他的都是新的”,建成于2001年的南京阅江楼只有11岁。

  也有人质疑名楼申遗的背后也许是商业利益作祟,微博网友“十二玉楼在帝都”表示“不反感申遗,更多担心的是申遗涨价的意图”。

  文保才是重中之重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大部分人真正反对的不是名楼申遗,而是反对利用申遗来谋求经济利益,浪费社会公共资源。不少专家学者也表示,申遗固然重要,但是做好当下的文物保护工作才是重中之重。

  从以往的实例中,人们不难发现,相对于申遗的巨大开支,申遗之后保护费用稀缺已成为普遍现象。对于申遗的项目本身而言,其成功申遗之后,便成为当地旅游业的“摇钱树”,而最应该做的遗产保护工作却被抛诸脑后。

  邹律资说,“十大名楼申遗没有任何商业操作。申遗的目的是保护和挖掘名楼文化,实现名楼的文化传承。网民以为申遗是为了提高门票价格,是为了赚钱,这是一种误解。”

  业内人士指出,申遗固然重要,但是未必只有成为世界文化遗产才能彰显出文物的价值,文物重在其汇聚了人类的劳动和智慧,而并非在于被贴在上面的“标签”。十大名楼在申遗之前不妨重温一遍世界文化遗产最本质的意义和申遗的最初目的。

  据新华社

  链接

  十大名楼打包申遗

  黄鹤楼(武汉)、岳阳楼(岳阳)、滕王阁(南昌)、大观楼(昆明)、蓬莱阁(烟台)、鹳雀楼(永济)、天心阁(长沙)、阅江楼(南京)、钟鼓楼(西安)、天一阁(宁波)

  网友反应:新建楼阁缺失“原生态”

  此次参与申遗的不少名楼却“年龄”很小,不少名楼只是历史记载上曾经有过,如今却早已灰飞烟灭,原址上是后人们根据想象重新修建的楼阁,这与“原生态”古楼阁的要求大相径庭。如长江边的黄鹤楼就是上世纪80年代,人们以清同治楼为蓝本而重建的新楼,而滕王阁也是上世纪80年代依照梁思成所绘的《重建滕王阁计划草图》重建。对此,许多网友在网上吐槽声一片:“就算历史上名气再大又能怎样,现在用一座崭新的楼阁,能蒙得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专家么?”

  学者反应:保护名楼更重要

  申遗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对古迹更好地传承与保护。这次中国十大名楼拟联合申遗,暂且不论成功与否,它反映出的其实是人们现在的一种浮躁心态。在十大名楼中有不少楼是新建的,这是不符合世遗原真性原则的,也许再经过几百年的时间考验后,这些名楼可以申遗,不过现在绝对不行,人们应该对历史保有尊重。

  天心阁回应初衷:不能抹杀它的历史

  长沙天心阁楼主陈杰女士:原来我们想申请文化景观。文化景观和自然遗产不一样,要求不一样,标准不一样:自然遗产是原汁原味,从存在开始到现在没有改变;但文化景观不一样,它有修缮,天心阁在文夕大火之后重建的,但是不能抹杀它的历史。

  评论:十大名楼暂缓申遗是一种理性选择

  十大名楼暂时搁置申遗是对时下申遗热的冷处理,还不够,希望去掉“暂时”,改成长期搁置。我们需要给当下炙热烫手的申遗泼点冷水。一些地方将申遗当作时髦、当作文化政绩工程不遗余力地追逐,把世界遗产当作旅游的标签与广告赚取钞票,这根本违背了遗产保护的初衷。

编辑:赵萌

更多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