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年出版报纸的困难是难以想象的。纸是土纸,麦草做原料,纸质发黄且厚,有的只能印一面。供电也不正常,有时不能按时出报。
这都不是最要命的事。赵燕南回忆,成柏仁曾对他说过,对这张报纸并不满意。因为“国民党当局新闻检查这样严,报上满版都是中央社的新闻”。
在一篇社论中,成柏仁如此表明媒体的立场:“我们应尽舆论监督的天职,愿做忠诚的诤友,绝对地督促政府,爱护民生。”
早在“周报”时,成柏仁就多次发表时评,批评国民党政府在内政外交方面存在的问题,措辞尖锐,毫不留情,也毫无畏惧。
1935年12月23日的第41期《秦风周报》,《沉痛的回忆——一年来国家现状的检讨》一文,成柏仁批评国民党官员,“尝假游历调查之名,动辄支付钜万,这是国家在非常时应有的行为吗……这个国家的危亡,就在目前。”
在《如何澄清陕西的吏治》一文中,他的言辞更为尖锐,“许多政局要人,一得权位,任所欲为,操守道德,国家元气,根本上就没放在眼里。这样趁火打劫地干上几年,可以保险地满载而归。”
如今,成小秦读到祖父当年的文字,时常感慨得不能自已。一方面,成柏仁要宣传抗日,替老百姓说话;另一方面,又不得不应付检查。
赵燕南回忆,当年,稿件要送西安新闻检查所事前检查,时常发生社论或时评被扣押、删改,版面上因此开了“天窗”,每每成为新闻。
华商报记者在陕西省图书馆收藏的《秦风日报》中查找到这样一个细节:1937年5月26日的社论《国民大会与三民主义》,编者按中说,“本文前晚送检查后,当局批令缓登,昨已查悉发还,故今日方始刊出,敬祈读者注意!”
尽管不时有被勒令停止刊登社论、时评若干天的所谓处分,成柏仁还是坚持针砭时弊、舆论监督。1944年的一篇社论《扭转战局的关键》中,他质问说:“试问今天为什么政治上有这么多肃不清的贪污现象?为什么有的乡保长横行霸道?无非因为一切黑暗现象不被公开,人民眼见身受不能发表。”
他在社论《言论自由与检查制度》中点名批评国民党中宣部长梁寒操,还因国民党西安市市长陆翰芹“对本报外勤记者与本报之无礼态度与公然诽谤”,愤而挥笔,写出长篇社论《为争取新闻自由向陆市长抗议》。
成柏仁一开篇就说,“当此法治未立的今日,不肖官吏与新闻自由总是对立的。我们要为新闻自由而不断地奋斗。这些不肖官吏正是我们奋斗的对象之一。”
民国时期,每年9月1日是记者节。1945年的这一天,成柏仁写道:“一个报人日夜忙碌,所为者,尽为人家的事,大都与自己无关。然而放眼一看,又何曾不关涉自身?所谓‘书生报国无他道,只将毛椎当宝刀’。”
“可近年来,国内之风萎靡,竞尚阿谀,一时忠直之言,不见报章,颂扬之词,认为谠论。大街之上,遍贴奉承标语;会堂之中,辙诵恭维言辞。我们认为,必须提倡直言,新闻自由、言论自由,必须争取!”
身患血癌带着“老衣”赴京参会病逝
2004年,94岁高龄的革命前辈张邦英发现中国新闻史教科书上未记载成柏仁创办“秦风”报,遂给陕西省委写信,建议关注成柏仁史料的征集、编写。2011年5月,由陕西省记协、中共铜川市耀州区委宣传部编写的纪念文集出版。
张邦英与成柏仁是同乡,16岁时受到成柏仁等耀州名人的影响,参加了革命。他知道早在《秦风周报》时,成柏仁就介绍共产党和陕北红军的情况,夸赞刘志丹“是真正解决民众吃饭问题的”。国共重庆谈判,成柏仁写了篇社论《团结在望,国家之光——欣闻毛泽东先生抵达重庆》。新闻检查所要求把“中国共产党领袖毛泽东”改成“匪首”,还要求删改其他多处字句。成柏仁坚持按原文刊发,事后,新闻检查所给了个“违检”的警告处分。
成柏仁的同学张奚若,此时已是西南联大的教授。1946年1月,张奚若在昆明联大图书馆前的大草坪上,公开演讲《政治协商会议应解决的问题》,提出“废止一党专政,取消个人独裁”。
成柏仁的长子成景晖(后改名成青阳),当时是西南联大学生,将演讲稿寄到西安。《联合版》全文刊登,震动西北。国民党陕西省政府主席祝绍周说,“秦风”近来言论非常反动,应该整它一下。
国民党陕西省党部命令学校禁止订阅该报,还通过邮局扣押报纸,不许客户登广告,报社还收到装着子弹的信,编辑记者被特务用汽车撞伤,位于五味什字的报社总部还被特务组织的游行队伍冲击,社牌都被抢走砸毁,冰窖巷的印厂排字车间也被特务纵火。
成柏仁毫不畏惧,报纸照常出版,一一详述暴行。他让记者早早写稿,工人白天把机器、铅字隐藏起来,晚上印刷时,又请来武师保护。
1946年4月底,蒋介石要到西安部署内战,胡宗南下令“不许在街头见到一张《联合版》。”2000多名警察、宪兵、特务,将冰窖巷团团围住。一连三天报纸发不出去,成柏仁就把报纸贴到大街墙上,但他一走开,就被特务撕毁。同年5月3日,成柏仁决定用红色印刷最后一期报纸,刊登着他撰写的《停刊社论》。
1949年,成柏仁出席了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他见到了毛泽东、周恩来,还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了开国大典。周恩来问起他与国民党斗争的情况,高度评价“秦风”报的作用。成柏仁表示要继续办报,周恩来说,成老,办报很辛苦,你搞别的工作吧。
1950年,成柏仁担任西北军政委员会委员兼西北文化部部长,他与副部长柯华等,宣传爱国主义文艺。支持常香玉巡演,完成捐献战斗机一架。1953年,他还与赵寿山、孙蔚如等人赴朝慰问。1954年,成柏仁当选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年底,当选陕西省副省长。
成小秦珍藏着当年的很多照片,祖父总是笑 呵 呵的,与人合影时并不是正襟危坐的样子,总是亲热地搂着别人,长长的白胡子让人觉得他是个可爱的老先生。
今年84岁高龄的退休教师宋锡蕙,是成柏仁先生的长媳。在她的记忆中,老先生穿着简朴,总是乐呵呵的,一口陕西话,声音很洪亮。
1954年,成柏仁被发现患有白血病,他仍坚持工作。1958年,他不顾血癌已到晚期,直接从第四军医大学医院出发,坐火车到北京参加全国人大会议。他听了周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还参加了小组讨论。终因病重,被送到医院治疗。
时任国务院秘书长的习仲勋去看望他,成柏仁说,我做的工作太少了。习仲勋说,成老,不要激动,不要再惦记工作,安心养病。1958年3月24日,成柏仁走完了70年的一生。成小秦当时只有7岁,到北京参加了祖父的追悼会,他记得前来吊唁的有许多大人物,鲁迅夫人许广平还抱起他,问他上几年级。
后来,成小秦才听说,祖父去京时,随行的祖母带着“老衣”(殓衣的俗称)。成柏仁先生,到死都是秦人的风采——大无畏。
编辑:温磊
安康18岁女孩小倩,在进入大学校门前查出得了白血病,这让本来就贫穷的家庭一下陷...详细>>
网曝房祖名为求自保,供出演艺圈120名明星吸毒内幕。详细>>
告诉每一个孩子:你拥有我全部的爱!爱的智慧缘于平等和尊重。详细>>
8月2日,西安,一场在省体育场举行的演唱会后,在熙熙攘攘的人流脚下,满地垃圾。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