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4月26日 登录论坛 注册
华商网 > 新闻 > 社会

三年级学生写作业到凌晨 家长投诉:孩子写到哭

来源: 广州日报  2013-04-26 11:05 http://news.hsw.cn 版权声明

  老师:对记者反映情况不知情 各科目老师经常在一起协调

  本报讯 (记者陈昕宇、周文吉)“没有完不成的作业,只有做不完的作业!最晚做到次日一点钟,看见孩子哭了,我自己都流泪了。”昨日,记者接到禅城一所小学三年级(1)班的家长报料称,学校布置的作业太多,经常要到晚上11时才能完成,甚至有两次做到次日的凌晨1点钟。校方老师称,此前对班上有学生做作业到晚上11时多的情况并不知情,作业量过大或因个别时候未能和其他科目老师及时协商,造成孩子作业要稍微比平时多一些。记者从禅城区教育局了解到,去年禅城教育局专门出台文件为小学生作业减负,但规定取消统一征订教辅书目后,却可能出现老师自主布置作业量较多致学生负担加重的现象。本学期禅城区教育局检查了17所中小学,发现有作业量超标的现象,相关老师已被批评。

  家长投诉:

  孩子常做作业到深夜

  因为作业太多,禅城区一所小学的家长在微博上向本报记者投诉求助。记者看到,这名家长连续发了4条微博晒出孩子最近每天的作业量,吐槽孩子作业太多。“小学三年级(1)班每天作业如下图,请问各领导现在是教书育才还是以作业育才?!每天大量的作业,让孩子根本喘不过气,每晚最早都要11:45才基本上完成作业,还让不让孩子睡觉?!”

  “我傍晚六时半送孩子去专门的作业辅导班做作业,晚上十时半去接,还有没做完的要回家接着做。连辅导班老师都说我孩子学校的作业量是别的学校的一倍多。”该家长说,自己经常都是陪着孩子做到晚上11时多。这位家长告诉记者,有时候孩子甚至做到次日1点多,这学期就有2次。“孩子连休息的时间都没有,谈什么学习呢!”

  到底作业量是否太多?昨日上午,记者在该学校门口进行了实地调查。同样是三年级(1)班学生家长的汤女士告诉记者,老师布置的作业并不多,孩子有时候在学校就完成了。“最晚就是做到九点半,经常就是回家一个小时就写完了。”

  汤女士认为,每个小孩子做作业的速度和习惯都不一样。“有些小孩子喜欢边玩边做作业,或是喜欢磨蹭之类,因为我孩子性格比较急,做得也快。”记者将微博上的照片给汤女士的孩子确认,小姑娘告诉记者,上面写的确实是他们星期二的作业,她是在九点半前做完的。

  随后记者采访了多位家长发现,不同班级的孩子做作业的情况各不相同,比如三年级(2)班的学生家长陈先生认为老师布置的作业太少了,自己还要专门去买辅导书给孩子“加餐”。

  老师:

  各科目有时没协调好

  该班班主任罗老师称,此前并不知道班上有学生做作业到晚上11时多的情况。“班上有几个同学做作业的动作会慢些,或者有些学生边玩边做作业的习惯不好等等,但也不可能要做到这么晚。”该老师表示,其实班上语数英三科的老师经常在一起协调,尽可能不让学生有负担。但其也承认,不排除有个别时候未能及时协商,造成孩子作业要稍微比平时多一些。“以后一定会更加注意,我们也会在家长会上调查学生做作业的时间,和家长积极沟通,并且尽可能减少学生的作业量。”

  至于做不完作业要留堂的情况,罗老师称确实有过留堂,但是只要家长过来就会让其接走孩子。“孩子大多都是在完成当天的作业,只有少部分是补昨天的作业。”

  部门说法

  3年级书面作业

  总量不应超1小时

  记者从禅城区教育教研部门了解到,实际从去年秋季开学后,禅城就专门出台《小学轻负高质工作行动计划》,明确规定一、二年级不得布置课外书面作业,其他年级课外书面作业总量不超过1小时,同时为确保减负到位,禅城区各小学规定取消统一征订教辅书目,改由各科目老师自主设计布置作业。按照这一文件精神,教育部门要求优化作业设计,杜绝题海战术、杜绝无效作业。

  取代教辅书的是各学校科任老师要根据班上学生的情况,自行设计作业来布置。那么是否会造成因为老师布置作业量较多,导致学生负担反而加重的现象?市教育局相关科室的负责老师称,因为老师各自水平不同,确实可能会有这种情况出现。

  “学生做作业超过1小时,可能是老师布置得不恰当或者是学生自己没有养成良好的做作业习惯两方面造成的。”该老师称,这个学期检查了17所中小学,发现确实有作业量超标的现象,已经对相关老师进行批评。

  据悉,区教育局定期重点检查核心城区师生、家长、社会反映课业负担偏重的小学和各镇(街道)中心小学。检查内容包括课程设置是否规范、学生课外作业量是否超标、考试是否规范、教辅资料征订使用是否违规等4项内容。此外,教育部门还建立了干预制度。区教育局、镇街道教育局、各小学三级都要设立学生课业负担投诉电话,开通网上投诉通道。

  作者:陈昕宇 周文吉

编辑:王秋阳

更多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