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袭击
连队被日军围在中央
1941年9月份,李天仁所在连驻扎在平遥一个镇,当时接到命令向营部靠拢,然而,部队开拔没走多远,便遇上了大股日军袭击。很快,李天仁所在连便被围在中央。
“逃是逃不出去了,我心想,弄死一个日本人给我垫背,弄死两个我赚了……”李天仁说,他手里只有一挺捷克机枪,为节省子弹,他不断用点射攻击日军。
几个回合下来,子弹也打光了。李天仁环顾四周,身旁的战友一个个都已倒下,只剩下一个人。
搏斗中
背后遭鬼子暗算
李天仁砸烂机枪将零件丢进沟里,“打死,枪也不给日本人……”李天仁端起刺刀冲了上去。
迎面一个日本兵端着刺刀“咿咿呀呀”地冲来,刀口朝向他心口。李天仁侧身一闪,让过刺刀,这个日本兵的胳膊和枪正巧就进了他的左腋下,李天仁右拳用力砸日本兵的肘部,左臂夹住日本兵,又是一阵“咿咿呀呀”的叫声,枪掉了,他去捡,可刚捡起枪,另一名日本兵从他身后袭来,刺刀从口中穿出,一阵剧痛,李天仁昏死过去。
两个日本兵担心他没死,又在他身上补了一刀,看他不动弹,以为他死了,便离开了战场。
负伤后
老乡掩护他躲过敌人追查
李天仁渐渐苏醒,虽是贯通伤但无大碍,李天仁却不敢移动,他担心被发现,只能躺在尸体堆里,等待夜色降临。一名当地百姓救了他,并在老乡家休养了18天。18天后,他准备离开,这期间,差点被汉奸找到,幸得老乡掩护,他才躲过敌人的追查。
“当时战场周边特务、伪军特多,死倒不怕,我怕呆在百姓家,一被发现,人家全家要遭殃,伤没好,我就走了……”1942年,他随部队撤至宝鸡,8月他请假回家,发现未婚妻仍在默默等候。李天仁再次外出当兵,已是1943年,两年后,日本投降。
回家路上每走500米
路边都是战士遗体
93岁的陈世新仍贴身带着那张泛黄的黄埔学员证。
陈世新如同那张泛黄的黄埔学员证,承载着战争带来的伤痛以及背后融入的光荣。
入伍没多久 就上了黄埔军校
1937年,陈世新还是一名中学生,他选择成为西北军的一名普通士兵。当时,陈世新所在团里读过书的人很少,他又是个打仗不要命的家伙,入伍没多久的他便被团里选派到军校学习,“上军校,图的是不要学费,还能吃饱肚子……”
从此,“黄埔军校四分校17期步兵班学员”的称呼,伴随了陈世新一生。军校毕业后,陈世新被派往战场。
陈世新的记忆中,还没有抵达战场,战场恐惧的气氛已传来:由于汉奸告密,两车新学员在去山西前线路上,途经风陵渡,遭遇日本飞机轰炸,全部牺牲。
重回部队,陈世新的第一个职务是排长。
在一次战斗中,陈世新小腿被“三八大盖”穿了一个洞,在伤病中他升任连长。
一次伏击战
消灭日军300多
说起那次伏击战,陈世新至今激动不已,嗓门都要高几分。
“弄了他300多人……”陈世新回忆,日军为了控制晋城,准备占领城外南侧山头,一支先遣部队开路。陈世新的任务是赶在这支日军占领山头前设伏。
占领山头的陈世新部队呈“雁形状”展开,等待日军出现。
直到第二天,有战士发现了日军,随后,人数越来越多,粗略估计300多人。
战士们耐住性子,待日军逐渐进入射程之内,而陈世新用枪瞄准了站在最前面一个扛旗的日本兵。
“啪”的一声枪响,前面扛旗的日本兵倒下,与此同时,十几个手榴弹在进入伏击圈的日本兵中间炸开,步枪和机枪一阵猛射,日本兵倒下。
“我们端起枪就上去跟他们拼命,他们也上来拼命,我们喊,他们也喊……”冲进伏击圈内的战士,很快解决了300多日军。
简单清理战场,陈世新迅速撤离,没离开多远,日军飞机袭来,那个山头成为一片火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