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
艰难应聘进来 轻松盖章走人
如果说,小学生的暑期实践还仅仅是一次活动的话,那么高中生的社会实践则是需要正儿八经地完成学分。
去年秋季开始的新一轮新课改,高中学生的社会实践学分虽然有所减少,但在96个学分中仍占有4个学分,再加上寒假相对较短,所以大多数高中学生都会把社会实践安排在暑假。
综合杭城多个高中团委书记的说法,现在高中生参加社会实践,除了个别学生可自行安排外,其余学生基本都是通过青少年发展中心组织的中学生社会实践招聘会“竞争上岗”。
“学校要求学生自行组成团队后,通过招聘会进行社会实践。”杭二中东河校区团委书记边玉臣说,这一要求已有2年之久,“通过第三方的监督,为的就是提高学生社会实践的质量。”3天的实践结束后,学校通常会要求学生上交实践时的照片、经历、总结以及实践单位的盖章。
但这3天的实践活动能学到些什么呢?
“第一天,我到单位,就做了一个自我介绍,然后老师也不太理我。第二天,老师出差去了,我又在办公室呆了一天。最后一天老师回来了,但是,三天期限已满,我忙着敲章写总结,什么也没学到。”高中生小王对自己在某单位的实习这样描述,“3天做不了什么事,也就是一个形式。况且,我一个高中生能做什么,不添乱就很好了。”
事实上,不少单位也不太欢迎高中生实习。杭州一家事业单位的负责人说:“才3天时间,不知道能教他做什么,连最简单的复印工作也不会。从时间安排来看,就是让高中生来过场敲章的。这些学生盖了章就走,一点也不念情。”
社会实践不被理解走了味
社区一直是学生社会实践的主要阵地,因为安全可靠,还能在暑期实践的表格上得到一个盖章。
然而,拱墅区某社区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从7月底到8月中旬,社区全面开放了义工岗位,只要有兴趣的孩子,都可以前去体验,但活动开展近半个月以来,却只有6名孩子参与,原因是孩子们都去参加暑期培训班了。这冷清的场面,和开学前,家长求着抢着要社区盖章的场面截然相反。
春蕾中学的大队辅导员虞老师说,她也知道,最近几年,有不少学生觉得实践作业就是盖章比赛。“不过,假期社会实践是帮助学生尽早接触社会、提高自身能力的好机会。要转变学生的想法,首先要扭转家长不够重视的想法。”
暑假除了讨论培训班上课以外,或许,家庭会议的内容,还可以设置一些对时事政策的讨论,例如,如何帮助弱势群体的对策。“一个对社会有想法有思考的孩子,学习成绩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虞老师认为,学校给出的一些相对笼统的主题作业,其实是为了不限制学生的实践类型。“如果学生有自己的想法,也可以和老师及时沟通,请老师给予指导和帮助。也可以请社区提供场地等支持。最忌讳的就是请家长一手包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