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有很多市民反映,过马路时车不让人。但一些司机也抱怨个别行人交通
意识淡薄,随意横穿马路。专家指出:车让人的同时,人也要让车,才能让交通和谐。
的姐:有些地方应该人让车
昨日上午11时许,钟楼盘道,车流如织,尽管规定钟楼转盘地面上不允许行人通过。但半个多小时内,仍有十多个行人横穿马路。有一位小伙子,从美仑酒店前向回民街方向横穿马路,不少车辆显然没有料到钟楼下也会有行人窜上马路,纷纷减速。记者询问该年轻人为何不走地下通道,他说:“地下通道太绕了,出口太多,把人能转晕。走街上省事儿。”当问及是否考虑到安全时,小伙子有些不好意思:“确实有些不安全,下次注意吧。”
开了20多年出租车的“的姐”吴女士可谓是西安通,每天穿梭于西安的大街小巷,她时刻都在感受着西安的交通情况和变化。对于行人不遵守交通法规的行为让她头痛不已。“车遇到人行道让人没有错,毕竟相对于车来说行人是弱势群体。但行人在非人行道的地方,就不应该随意通过马路,应该人让车。”吴女士抱怨说,“有几次我试验了一下,有的地方要是车让人的话,可能20分钟都过不去,就不停有人横穿马路、不走斑马线的情况发生,跟车抢车道,非常危险。”
西安一驾校教练苏师傅认为,部分行人跟车抢道、不遵守交规,主要是处罚太轻:“车不让人要记3分,还要处罚100元,还有电子警察拍摄、交警现场处罚,而行人交通违法最多是批评教育,违法成本太低了!”
专家:互相礼让才能交通和谐
“并不是我们不避让行人,而是很多行人根本不让车,让人感觉很无奈!”的哥胡师傅说,他在路上开车时经常会遇到突然有人横穿马路,好几次都把他吓坏了,“所以有时候我就想,你不让我,我也就不让你!”
对此,省社科院专家方海韵说,其实这就是谁走第一步的问题,如果车都习惯让人了,时间久了,人自然也就会让车,所以造成目前的状况就是车与人各自站在自己立场上考虑问题,没有站在对方立场上考虑。“车让人的同时,人也要让车,只有相互忍让、相互包容才能让交通和谐!”方海韵强调说。
“车让人”不仅是交通意识的体现,更是保证行人安全、杜绝交通事故的前提。数据表明,近年来因车不让人的事故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交警部门提醒司机,限速60公里的路段,距离人行斑马线前方20米处提前减速,既能保障行人的安全,驾驶员还可以根据路况随时调整,避让行人。
“‘车让人’不仅要印在路上,更重要的是要刻在心里。”西安市交警支队宣法处宣传科科长赵永强说,只有全社会、全体市民能够牢记交通意识,时刻不放松交通安全,才能做到安全出行,为城市不添堵。
本报记者杨明实习生蔺朝晖
这些地方过马路也有点难
近日,本报记者根据市民反映情况和实际走访整理出以下路段在过马路时也不容易通过。
本报向市民征集『车让人』路牌设计方案
为让我们的城市更文明,让车让人成为一种习惯。我们将发起“人行道前让一让,行人把微笑送上”的口号,同时向市民征集“车让人”路牌设计方案,路牌设计以“车让人”为主题,旨在号召司机朋友在斑马线前礼让行人、行人过马路时文明规范。
要求:路牌尺寸为手掌大小便于携带,手绘、电脑绘制均可,图案简洁寓意深刻,体现“让”字,有色彩填充最好。设计好后用手机或相机拍摄图片,连同设计者姓名,设计思路,手机号码打包发至邮箱sheyingbu60@126.com,也可将设计图纸送至含光北路156号华商报社,活动截止时间:8月10日下午5时。联系电话:029-88148453(9时-17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