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张娅妮右手没有了手掌,干起活来不方便,但作为农家孩子她还是经常干活,来减轻父母的压力 本报记者魏光敬摄
她说,曾无数次梦到,手术把她的手和脸复原了,但这个梦都会在起床照镜子时被打破。时间长了,她也明白了,这些伤会伴她整个人生。
她说,冬天没饭吃时,曾吃过很多次雪。只有把吃雪当吃饭的人才懂得,吃雪要闭着眼睛大口快吃,如果吃慢了,雪到嘴里化成了水,就没有吃饭的感觉了。
她说,同学看她的眼光中有同情、有可怜、有讽刺,背后也有很多议论,对于少年的她来讲,接受不同的眼光,学会自己过滤和沉湎是最好的办法。
她说,只要心存努力,考上大学,走出大山,她和父母的生活就有希望变好。
她成功了,今年高考,以528分的成绩被西安财经大学录取。但筹不起学费的现状,却让她无能为力,她有时感觉,希望在逐渐变小……
>>不幸遭遇
一岁多不慎掉进火盆无数次梦到手脸复原
从山阳县城出发,驾车走1个多小时山路,再步行穿越山林两个多小时,在当地人的引导下,才能找到张娅妮家依山而建的土房。
家里没什么家具,一台电风扇是最值钱的物品。“孩子生下来,就没过过好日子……”张父说,张娅妮1岁零2个月时,正值严寒,屋里靠一个火盆取暖。
一天,张娅妮的母亲去喂猪,刚会走的张娅妮在屋内,不知怎么就掉进了火盆。张母喂完猪回到屋时,张娅妮已奄奄一息。
在邻居帮助下,张娅妮被抱到村卫生室,但村里的医生没见过这样的病人,不敢治,她又被送到县医院。因为烧伤太严重,最终,张娅妮没了右手掌,右脸留下疤痕,右耳失聪。
张娅妮说,她曾无数次梦到,手术把她的手和脸复原了,但这个梦都会在起床照镜子时被打破。时间长了,张娅妮也明白了,这些伤会伴她整个人生。
张父说,他供养了4个孩子,两男两女,但亲生的只有一男一女。大儿子是5岁时流浪到他家的,他看着孩子可怜,就把他收养了,大女儿是邻村一对夫妻一心想要儿子,送到他家里的。后来,他有了自己的儿女,就是张娅妮和哥哥。但孩子的婚事已让他借遍了很多有亲朋和邻居,再加自己多年有病,家里根本没有钱,亲生儿子和收养的儿子,只能入赘到女方家里。
张父说,张娅妮最小,却是家里非常用功和聪明的孩子,爱好唱歌,擅长写作,曾获得第四届全国少年儿童书信大赛省级一等奖。
说到女儿的学费,张父依着墙头,头也不抬,不停地抽烟,“娃的钱,我想办法去筹,能不能筹到,全看娃的命是好,还是坏了……”
>>女孩自述
为保护全家一年口粮 半夜守在地里赶野猪
虽然没了右手掌,但张娅妮很开朗,她说,或许因为平时没人倾诉,一有陌生人,她的话就多了起来。交谈中,张娅妮讲了自己的故事:
“我家住在大山深处,家里没有地,父亲在山间开了一块地,可是附近有野猪窝,每当庄稼成熟,野猪会成群结队吃庄稼,为保卫全家一年的口粮,我们一家人就轮流赶野猪。野猪最怕听到铁器敲打声,父亲、母亲还有我轮流值班,整晚守着,不让野猪来破坏。
从小,我就在这样的环境里长大,不但斗野猪,我还跟父亲学养蜂,大山里的孩子没其他娱乐活动,跟庄稼打交道,是除了学习外最重要的事。
山里没学校,从小学开始,我要走一个多小时的山路去学校。
山里的天,说变就变,上学路上下起雨,被淋透是常有的事。
除了下雨,还有刮风,只能一边走路,一边留意山坡上飞来的石子。
大雪最可怕,山里雪大,看着一条山道很平整,其实很多是假象,深坑都被雪遮着,一不小心踩到坑里,腿都拔不出来,还把人吓得半死。”
上学时饥饿一直陪伴 常快速吞雪当饭充饥
“山路遥远,上小学三年级,我开始住校,父母要忙农活,常常不能给我送饭,到了饭点没吃的。天热的时候,还可以喝凉水,冬天没饭吃,我曾经吃过很多次雪。只有把吃雪当吃饭的人才懂得,吃雪要闭着眼睛大口快吃,如果吃慢了,雪到嘴里化成了水,就没有吃饭的感觉了。雪在肚子化了,一肚子水把肚子胀得厉害,就不会觉得饿。从小学到初中,我记不得吃过多少次雪,导致现在我有了胃病。
从我小学,饥饿一直陪伴着我,我也习惯这种饥一顿饱一顿的日子。因为我没有右手,教惯了用右手写字的老师,无法教如何用左手写字,从那时开始,我就知道,只能靠自己。
上中学了,同学看我的眼光中有同情、有可怜、有讽刺,背后也有很多议论,对于少年的我来讲,接受不同的眼光,学会自己过滤和沉湎是最好的办法(说到这里,张娅妮不愿意再多说,她说,不想提太多痛苦的事情)。”
>>日记自励
今后宁可不吃饭不睡觉 但一定要做张数学卷子
以528分的高考成绩考上大学,张娅妮付出了多少,很难有人知道,她也很少向人提起,一本日记,记录了她考学中的每一次开心与不开心的经历,她用一段段文字,浓缩出一名断手女孩的寻梦之路。
“2012年6月22日,距离高考倒计时349天。今天,写给自己:时光似离弦之箭,转眼你已走进高三,未来一年要坚定信念,争分夺秒,勤学苦练,只为明朝把梦圆,吞掉泪水,勇往直前,为自己留下一片不悔的蓝天……”
“今后每一天,宁可不吃饭不睡觉,但一定要做一张数学卷子,记住,每一天对自己狠一点,你落不下功课,所以你就要花比别人多一倍的时候来补……”
“有的人看着别人生活,有的人在别人的世界生活,有的人依靠别人生活,有的人创造属于自己的生活,我选择后者。”
张娅妮说,别看她经常笑,她心里有很多心事是无法跟其他人分享的,当想起自己的身体残疾时,当时想自己的未来时,一切的一切涌上心头,把自己压得无法呼吸,只有把手拢在嘴前,对着大山拼命中地喊,拼命地喊……喊到筋疲力尽自己才好受些,才能再次充满信心面对生活。 本报记者魏光敬
捐助 >>
77岁老人一周两次捐款
本报讯(记者王洁)据“2013华商·牵手行动”志愿者统计,截至昨日下午5时,当天共收到捐款31350元,捐款累计达到173475.5元。侯雪、唐蜜蜜、熊乾村三名学生的助学款也于昨日筹齐。
昨日下午3时许,11岁的郑鸿鹏小朋友跟妈妈来到报社,将300元交给志愿者,他说:“这300块捐给需要帮助的大哥哥大姐姐,这样他们就能上大学了。”
在西安铁一中上高一的江卓娅今年16岁,她从手袋里取出了2000元递给志愿者,“我捐给熊乾村。”当得知熊乾村已收到3200元助学金时,她补齐了差的1800元,将另外200元捐给了父母下岗的王婕。她说这些钱都是她攒下来的压岁钱,父母也支持她这么做。
77岁的刘增辉老人昨日第二次来报社捐款了,8月2日,他给薛乐同学捐了200元,当时还写了一首诗送给学生们,(8月3日本报报道过)。这次过来,刘增辉又将200元捐给了张培培,老人说,这些学生家里都困难,他跟老伴都想着能尽点力,“我就是想鼓励学生们坚定学习的信念、迎难而上,取得更好的成绩。”
捐款 >>
两种方式帮你传递爱心
如果你想为待资助的学子提供一份帮助,可在下列两种方式中任选一种完成:
1.你可在每天上午9:00~12:00,下午2:00~5:00(周末照常工作)前往华商报社一楼大厅(含光北路156号)捐助,现场开具捐赠发票;
2.你也可通过陕西省慈善协会专用账户捐款(账号:72010157870000056,开户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西安分行营业部),请注明“牵手行动”,并留下你的联系方式和地址,以便给你邮寄捐赠发票。
你可指定捐给某一名学生,如不指定,捐款将分配给有需要的学生。
■特别提醒
此次活动,每名贫困生的受助上限为5000元整。活动结束后,主办方将在华商报或者相关网站上公开捐款及受助账目明细。
如果你准备献爱心,或者有关于资助的问题要咨询,请拨打本报热线029-8888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