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8月14日 登录论坛 注册
华商网 > 新闻 > 国内

 

  “我们对于新领导人继续改革开放的政策抱持很大的希望”

  人物周刊:来华将近两年,你会见了许多中国官员,对他们的整体印象是什么样的?对谁印象最深?

  骆家辉:我第一次来中国是1988年,那以后我来过中国很多很多次。我必须赞许中国人民和中国政府。中国仍面临困难,但中国人的生活质量和水平和二十多年前已无法同日而语,不论是地市级还是更高级的中国官员,他们完成了许多在美国和世界上许多国家都不可能完成的成绩,作为一个以中国传统为荣的华裔美国人,我必须要赞许他们。我对他们的奉献、他们的努力和他们面临的挑战都印象极为深刻。

  无论是与拉萨的市委书记,还是清华北大的校长会面,我都很享受与他们的相识。中国人民和中国官员都非常亲切友好。

  人物周刊:在会见了那么多官员后,你对中国走在正确的道路上更有信心了吗?

  骆家辉:中国现在有了新的领导人,我们对于他们继续改革开放的政策抱持很大的希望,对于习主席的讲话、中美两国元首讨论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我们也感到相当鼓舞。大国之间冲突在所难免,但是我们希望能彼此相处,解决问题,并为整个世界提供一种引导。就像我刚才说的,许多问题不能只靠中国或者美国一方解决。我们对此抱有很大希望。

  人物周刊:澳大利亚前首相陆克文日前在《金融时报》撰文,说如今,切中中美两国政府要害的字眼是“战略信任赤字”,你怎么看这种说法?

  骆家辉:我不确定他谈论的是什么,但我可以告诉你的是,中美两国的合作层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高。我们两国军方有了更多交流,两国军方高层也有越来越多的互访,美国还邀请中国海军观摩美军演练。两国在朝鲜、伊朗问题上也有非常好的合作,我们现在也在共同致力于解决气候变化问题。减少不信任的关键在于增进政界、商界、军界、学界的交流,而这些交流事实上也越来越多。我们彼此间就科技、气候、创新、军事、卫生、航天、农业、食品安全等问题有各种各样的对话,这些对话在持续进展。

  人物周刊:一位美国的中国问题专家曾经告诉我,美国外交官在和他们的中国同行打交道时有时会很沮丧,因为中国人喜欢谈论我们“应该”做得更好,但不太谈论“如何”做得更好。我想听听你的看法。

  骆家辉:我不知道这种说法具体所指,而且我当外交官的时间也不长。我只能说,我很享受我在北京工作的这两年。中国人对我和我的整个家庭都非常温暖、亲切与友好。我们一起在中国的许多地方旅行,我来北京的目的之一就是带着我的孩子们尽可能多地发现中国,发现那个属于他们祖父、曾祖父和祖先的中国。这对他们是一段非常充实的经历。与此同时,我也会见了中国的高层领导,我们有非常坦率的对话,我们有了越来越多的合作领域,这些合作将令中国人民受益,也会帮助中国的领导人达成他们实现现代化、提高民众生活水平与质量的目标。我很享受与中国政府官员间的互动。

  人物周刊:你是否有过沮丧的时候?

  骆家辉:我想多数时候我是个相当急躁的人。我当(华盛顿州)州长时有过沮丧,当美国商务部长时有过沮丧。我总说我们要快点行动,要快点把事情完成。我总说我们需要更高的效率,美国大使馆的工作就有许多地方我想要改进的。但是,我不会说出我对什么失望。还是那句话,我非常感谢中国人民、中国政府对我的热情欢迎。

  人物周刊:你说你是个急躁的人,那么当上外交官后是否需要做很大的调适?

  骆家辉:我以前从未当过大使。许多为美国政府工作的人都有多国工作经历,但我一直在美国国内。我刚来到这儿时,中国人要等上100天才能预约上面签,使馆里的许多人说“这我们可没办法”、“这么多年都是这样,一直都这样”,我说:“不,我们能做得更好。”一个半月以后,我们就把等候时间缩短到了5天。使馆没有增加人手就做到了这些,我们改变的是整个流程。

  人物周刊:前国务卿希拉里2011年曾经说过,我要求每一位美国大使和各地使馆都把与公民社会接触作为我们外交的基石,但对于一些国家的政府来说,这常常是令他们敏感与担心的事情,你有什么想对他们说的吗?

  骆家辉:我的观点是,即便是华盛顿州的州长,也不可能为人们做好所有的事情。在美国,我们都非常倚赖公民社会的筹款,去赡养老人,或者当自然灾害发生的时候进行援助。四川地震之后,中国人进行了募捐,也帮助营救伤员,参与震后重建。这是公民社会非常自然的一部分。事实上,中国有很多公民组织参与社会活动,比如改进环境、教育和培养公众的环保理念等。连姚明都(在公益广告里)说:请不要吃鱼翅。中国也有为外地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提供教育的公益组织。当然,美国政府非常慷慨,为一些专注于保护中国文化遗产的公民组织提供资金援助。我们为彼此在公民社会建设中的互动和互助而感到非常骄傲,中国人民对此也有着很高的评价。

  人物周刊:我想知道,在制定对华政策时,奥巴马政府多大程度上倚赖大使馆提供的信息和分析?

  骆家辉:我想是非常倚重的,因为大使馆的人员会接触(中国的)意见领袖、知识分子、智囊团、中国领导人和商人。我们阅读中国的报纸、杂志。我们也关注大家在微博上说什么。我们努力为华盛顿勾画一幅当下中国的全景图。

  人物周刊:维基解密说,美国大使馆在中国有许多联络人,包括一些知名的公众人物。可否向中国公众解释一下大使馆的这项政策?一些人对此感到很愤怒,他们认为那些联络人是线人……

  骆家辉:不,我们与这些人员的会面都是公开的,很多信息也是在公共环境中采集的。我们参加中国的会议,我们获取的那些人的言论都是公开出来的。我们参加大学的讲座,我们倾听大学教授说些什么,还有中国人在电视上的言论。你们的领导人在电视节目里发言,我们就把这些记录下来。

  人物周刊:你曾经说过,中国是一个有着巨大鸿沟的国家。你观察和估量中国的主要指数是什么?

  骆家辉:中国是一个有着巨大鸿沟的国家,这是因为有上百万人口居住在城市,但也有上亿的人口在农村。城市和农村的生活水平、居住条件的差距非常非常的……这是一条巨大的鸿沟。中国领导人深知这一点。这就是为什么他们努力改进生活方式,让农村人的生活条件变好。

  人物周刊:观察中国的衡量指数呢?

  骆家辉:我不知道要用什么指数。你的指数是什么?

  人物周刊:我是说,你从什么角度考量中国?比如说,有些人用“中产阶级”、“贫富差距”。

  骆家辉:这只是众多标准中的一个,收入水平、教育程度、农村人口进入城市的机会、城乡人口的医疗保障等。有很多标准可以用,但中国人都知道,城乡人口在生活质量和收入水平方面有着很大差距。

  人物周刊:你是否有机会跟国会议员解释中国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

  骆家辉:我跟美国国会的议员多次会见。首先,中国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社会,有很多挑战。中国正发生着可喜的变化,但情况依然很复杂。确实,更多的国会议员应该到中国来亲自看看,用他们自己的眼睛好好看看当下的中国。

  人物周刊:你建议他们亲自来中国考察?

  骆家辉:对。

  “全人类都有着类似的梦想”

  人物周刊:去年9月18日,中国各地爆发了大规模的反日示威,你的座车也被示威者攻击,最终在中国安保人员的保护下才进入大使馆,你是否感到震惊?

  骆家辉:不,我不震惊。我知道这类事情中的情绪性有多强。我没有受到惊吓,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说,我都没感到自己身处危险。美国人特别鼓励人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当然,我们一直信奉和平、非暴力地表达。

  人物周刊:你是否能够理解中国年轻人的民族主义情感?

  骆家辉:我知道世界各地的人们常常很强烈地表达自我观点。我尊重他们。我尊重他们表达观点的权利。我要重申,人们对不同的观点和想法进行充分的讨论——只是讨论,不是诉诸暴力——这非常重要。

  人物周刊:普遍认为,中国政府更关心国内事务,比如保持稳定,发展经济。在中国待了几乎两年,你是否发现,中国的长远打算是什么?

  骆家辉:我认为所有的国家都向往和平、稳定,人民生活富足。我也相信,所有国家的人民都志向高远,渴望机会,他们希望在自己身处的这个国度,只要努力工作、学习,高远的志向都可能实现。我认为,所有的国家都希望如此,所有的人民都希望如此。

  人物周刊:最近中国人都在谈论中国梦。您本身就是一个“美国梦”的代表,您怎么看待“中国梦”,以及“美国梦”与“中国梦”的异同?

  骆家辉:我认为全人类都有着类似的梦想。个人有个人的梦想,也有对孩子的梦想。我的父母,时常为了存钱让每个孩子都能上大学,而不肯花钱买自己喜欢的东西。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后代能生活得好,我希望我的3个孩子能够成为他们想要成为的人,并且快乐。我们向孩子们强调的就是“努力工作,努力学习,达成理想”。特别是在美国,没有基于性别、种族、收入水平和宗教信仰的壁垒。我们相信,我们的国度充满自由、希望、机会和平等,只要努力工作,人人都有机会。看看奥巴马总统,非裔美国人,美国总统。也许再过3年,下任总统便会是一位女性。我是第一位华裔的美国驻华大使,美国大陆第一位亚裔州长,第一位华裔的美国商务部部长。现在,美国有多位亚裔州长,我们也有很多的少数族裔担任大学校长、公司首席执行官、国会议员、州长,有很多少数族裔的科学家、诺奖获得者、艺术家、体育明星。我想,我们所有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拥有这些机会。不管是中国的父母,还是非洲的,美国的,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大大的梦想,成为宇航员、歌手、奥林匹克选手,如果那是他们所愿的话。

  人物周刊:上个月(2013年6月),你对西藏进行了正式的访问,你做了什么努力得到中方的允许?

  骆家辉:我们向中国政府提交了申请,得到许可是花了一阵子的。不过,这真的是非常棒的一次旅行。景色非常美,见到了许多西藏人和地方官员。我很想再去。我希望能鼓励中国政府让更多的外交官、外国记者和游客去访问西藏,让他们亲眼看看那里有多棒。那里人们的生活条件得到改善。西藏政府的官员对于他们取得的成就非常骄傲,如果他们想把成就展示给世界看,就应该让更多的人亲自去那里看看,社会进步有多大。同时,我也跟西藏的官员说,要想提升城市,则应该加强西藏人民所特有的文化、宗教和语言。

编辑:王秋阳

相关阅读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


华商网首页 | 新闻 | 论坛 | 视频 | 娱乐 | 体育 | 数码 | 财经 | 家居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嗨吃 | 婚嫁 | 旅游 | 潮购 | 交友 | 母婴 | 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