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8月16日 登录论坛 注册
华商网 > 新闻 > 社会

 

  “开发这款插件只是好玩”

  昨日中午,记者与谢梦非取得了联系,他是武汉大学2010级本科生。今年3月,他开发了武汉大学学生专门使用的微信公共账号“武大助手”,可以查询成绩、课表及各科目的挂科率,甚至是寻找学校里的厕所,一周内就吸引了8000多位粉丝。

  谢梦非告诉记者,早在去年8月,他就开发了这款“分手”插件,原因很简单:在家闲得无聊了。“并不是身边朋友有类似的遭遇才想到开发这款插件的,就是觉得好玩。”谢梦非说,他开发这款插件并没有任何恶意。

  而选择在中国传统的“七夕节”前发布与这款插件有关的日志,还注明为“情人节特供插件”,看来,谢梦非的调侃意味十足。截至目前,谢梦非日志的浏览量已高达14万,分享次数也已过万。

  谢梦非说,只花了一个下午就把这款插件的代码写出来了,他说,设计这样的应用其实并不难,“虽然目前只能在人人网上使用,不过,在技术上可以推广到微博等任何社交工具上。”但目前,谢梦非还没有继续推广的打算。

  网友:神器确实够“神”

  谢梦非的日志发表后,网友都抱着佩服开发者加围观的心态点了分享——“开发者是要逆天啊,太凶残了吧。”

  微博网友“阳光的小黑006”评论说:“就算(这款插件的删除)形式轻松,情感上也没那么容易啊!”而网友“丁喵咪小丸子”则认为,这款插件或许更适用于“绝交”。

  广东某高校女生小瑶曾使用过这款插件,她觉得“还行”,不过,这款插件并不能彻底删除与他(她)的一切,“只能一下删除别人回你的,但是你回别人的信息删不掉,所以就算用了这个,也得自己再手动扫尾。”此外,该插件可以删除照片,但是无法删除日志。

  在解放碑一银行工作的王女士则认为,即使两人分手了,也没必要删除照片甚至是解除网上好友关系,“我觉得如果刻意去删,说明还对对方有感觉。那些照片、文字都是过去,是记录自己青春的证据,放在那里也可以祭奠自己的青春。”

  专家:慎对“恋爱遗物”

  重庆晨报情感专栏作家、心理咨询师张娓认为,如果是一场真正意义的恋爱,而不是游戏,结束时建议有一个“仪式”,它可以让失恋的悲伤更安全地消散,而不随便仓促。

  她说,删除这些记忆的载体是“仪式”的一种方式,但并非最好的,“你可以写一封信给对方,也可以给自己,把过往爱的痕迹打包封存。尊重自己的经历,尊重已成历史的情感,谨慎处理‘恋爱遗物’,毕竟是自己的成长痕迹。”

  “恋爱也是私生活,不必过多秀。网上的亲密照片、留言等,本来就是两个人的私人事件,不建议处理成公共事件。现在要删,借助软件,可以理解。”对于武大学生开发的这款插件,张娓这样认为。

  张娓说,60后、70后分手,可能要处理的就是情书、纪念品,相对容易、简单,但80后、90后恋爱时,由于社会已进入到网络时代,各种社交工具出现,许多私生活成为了公共生活的一部分,分手要处理的事情相对而言是要麻烦一点。“一方面,建议在恋爱时分清私与公,尊重自己和伴侣的隐私也是一种美德;另一方面,大家要宽容,对彼此的过往,要尊重和包容。成年人要有保护自己隐私的意识,无论是恋爱开始还是分手时都要注意。”张娓说。

编辑:秦一乔

相关阅读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


华商网首页 | 新闻 | 论坛 | 视频 | 娱乐 | 体育 | 数码 | 财经 | 家居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嗨吃 | 婚嫁 | 旅游 | 潮购 | 交友 | 母婴 | 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