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仓式电力、通信管沟

一个板块,一片新区,一座城市,无论如何也绕不开“产”“城”“人”这三大命题,即:产业、城市、人。那么如何使产业协调发展,使城市规避城市病,使市民舒适生活?
“拉链路”你常见吗?这个问题在沣西新城有望终结。“城市看海”你经历过吗?沣西新城采用了植生滞留槽、下凹式绿地等技术,大大降低了城市内涝发生的可能性。
“上下游产业链断档”的现象你有耳闻吗?请看泾河新城、空港新城如何协调发展。
“科技”与“创新”的鲜活事例,在西咸新区可谓不胜枚举。创新驱动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三个陕西”的核心驱动力。西咸新区成立两年来,积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坚持规划引领、产业支撑,走集约、智能、绿色、生态、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以独具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引领着创新城市发展方式。
生态优先践行低碳发展
西咸新区成立伊始就确定了生态优先、低碳发展的现代田园城市发展模式。而在建设管理中更是以区域生态治理、绿色建筑先行为主线推动新区建设,把节能、环保要求作为新建项目的强制性准入门槛和前置条件,把低污染、低耗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新区的立区之本。
在路网建设中,西咸新区沣西新城积极探索建设地下综合管网走廊,避免多部门管理重复开挖、路面经常被“开膛破肚”的顽症。同时采用植生滞留槽、下凹式绿地等技术手段,通过植物的吸收净化和填料的过滤吸附,将雨水暂时蓄存后渗入周围土壤,当大雨来袭,路面的雨水通过植生滞留槽下渗,部分未下渗雨水通过市政管网排放,将大大降低城市内涝发生的可能性。
在保障房建设过程中,西咸新区采取太阳能热水系统、太阳能光伏发电、雨水收集利用等一系列绿色建筑措施,建设雨水花园,利用人工挖掘的浅凹绿地,汇聚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通过植物、沙土的综合作用使雨水净化,最大限度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使所有保障房均达到了国家绿色建筑标准。
在生态治理方面,西咸新区实施了渭河生态景观带、沣河综合治理、长陵绿化改造等一批生态工程。其中秦汉新城18.65公里渭河堤防加宽及绿化工程已经建成,形成了绿色廊道、绮丽花草相互衬托的绿色生态长廊,成为了全省的示范工程和亮点工程。
此外,沣东新城沣河生态景区以郊野园林景观、湿地等形象,提供了亲水赏绿的新去处。而附近的村民更是感慨地说:“原来的河道不规则,水土流失严重,一发洪水,冲的都不像样子了。现在经过治理后水清了,也漂亮多了!”
创新驱动培育新兴产业
“创新驱动已经成为推动经济持续增长和产业发展的主动力。”陕西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曹林表示。“西咸新区以‘现代农业、战略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为主导产业,其产业均体现高附加值、高技术性质,因此,实施创新驱动不仅仅是落实国家创新战略的要求,更是产城一体发展的内在要求。”
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龙头,沣西新城重点发展大数据产业,积极与西安邮电学院在信息领域展开合作,仅信息产业园就迅速吸引了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全国人口信息处理与备份(西安)中心、国家林业局灾备中心、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灾备中心、未来大数据园、中国人民银行605金库、陕西省医疗器械检测中心、西部云谷、陕西广电网络产业集团总部及产业园、西影集团总部及数码基地、宇龙酷派数据中心等重大项目入驻,到2020年底,产业园将实现总产值超过1000亿元。泾河新城重点打造新能源新材料和高端装备制造业,仅与清华大学合作的“中国锂谷”项目总投资就达到50亿元,该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产4万吨高纯度碳酸锂,年产值约40亿元,年上缴税收约5亿元,可创造3000余个就业岗位。项目将建成中国高纯度碳酸锂产业基地,逐步形成以“锂”和“碳纳米”等新能源、新材料为核心,向冶金、石油化工、电子、橡胶、玻璃陶瓷、医疗等传统及新兴科技工业领域延伸的产业链。
同时,占地120亩,总投资近20亿元,落户于泾河新城的关天云谷,是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CSIP)授权,陕西省唯一拥有云计算管理、操作、运营和施工资格的官方平台,隶属国家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序列,是全国首个省级云计算示范平台。该平台将利用国家软件公共服务机构的技术、品牌、人才、渠道等资源,提升我省的产业公共服务能力,推进软件企业的自主创新。
空港新城则以临空经济为龙头,大力发展航空物流、飞机维修及相关临空产业,吸引了圆通速递西北运转中心、普洛斯国际物流园、新地空港物流园等知名企业入驻。其中普洛斯国际物流园总投资超过5.6亿元。同时,空港综合保税区和西部飞机维修基地也已完成投资5.58亿元。
多种形式力促城乡统筹
“传统农业的低附加值不可能让农民迅速走上致富的道路,在西咸新区,我们更关注城乡发展一体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问题。”西咸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王军说。“西咸新区只有城乡发展一体化,把农业变为现代农业,变为真正的都市产业,引导城市的资金流、消费流进入农村投资农业,用文化、休闲旅游、科技、绿色有机等提高农业的附加值,才能真正改变农村、农民的现状。”
在沣西新城,西咸新区积极探索现代田园城市框架下的“田园社区”发展路径,创新城乡统筹发展方式。按照设计,田园社区将打破粗放式城镇化的模式,不单局限于“田园”实体,而是将“田园”理念贯穿于社区建设的各个环节。田园社区将包括传统民居、居民户、企业、生活配套服务(超市、医院、学校等)等基本要素,提供生产生活资料的经济功能,提供乡村旅游、农业体验的社会功能,提供农业科技普及的教育示范功能,同时具备城乡产业、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功能,是一个城乡双向流通的多元化经济体系。
而泾河新城则始终把统筹城乡作为主导,以人为本,通过现代农业支撑作用,实现区域内城镇化发展,切实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在建设过程中,采取土地集约经营方式,通过大企业带动和农村合作社两种方式实现,并积极鼓励农村资产包括土地入股。同时,还通过建立养老、医疗、低保等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开展农民培训,改善农民经营模式,拓宽增收渠道等多种形式力促城乡统筹。
以现代农业为基础,西咸新区正在“以人为本”积极探索城乡一体化下的和谐发展之路。(记者 杨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