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多年前,6岁的小璇被强暴,长大后,她背井离乡,以为从此可以忘记那段被伤害的经历。25岁那年,小璇结婚了,丈夫文化程度不高,不抽烟、不喝酒,不善与人交往,看起来比较老实。一开始,小璇以为跟着这样的男人过日子倒也比较安全,可实际情况并非她想象的那样。
婚后的小璇,因为习惯性流产,总被丈夫冷眼相看,后来,好不容易有希望安全坐胎,却因为丈夫一次粗暴的强行关系导致终身不孕。生活中的小璇一直处于屈从的地位,从未感受过家庭温暖的她,无数次想过以死来解决困境,但绝望中,仍旧掺杂着一丝不甘心,不是奢望还能得到什么,而是内心深处有个声音:为什么我不值得爱。
我一直厌弃受到过伤害的自己
主持人:你说你是为离婚而来,但我无法决定你是否要离婚,我认为,除了你之外,任何人也无法决定你是否要离婚。
小璇:我告诉过你我的遭遇,丈夫从未真正关心和爱护过我,结婚,一开始就是个错误,我在其中尝到的是越来越多的痛苦。
主持人:听起来,你目前的生活都是因为你嫁给了一个不懂得爱你的丈夫,我好奇的是,当初他的什么吸引了你。
小璇:他老实本分。
主持人:除此之外呢?
小璇:我和他认识是别人介绍的,没多久就结婚了。
主持人:那我是否可以这样理解,结婚对于你来说就像履行了一件事情,你没有经历过恋爱和彼此更多了解的过程?
小璇:(哭泣)是的。
主持人:是不能还是不愿意?小璇:都有吧。我结婚之前,也曾喜欢过一个人,他对我也好,但我觉得无法和他在一起,从一开始我就拒绝了关系的发展,很害怕深入下去。
主持人:当你重复关系中的“害怕”时,感受是什么?
小璇:悲伤,我很悲伤。还有,恐惧,想逃开。
主持人:为了逃开悲伤和恐惧吗?你似乎一直在这么做。
小璇:所以,我很懦弱,比如,我现在的婚姻。我需要的并不多,但即使这样还是很糟糕。
主持人:为什么你会抑制自己的需要,你的内心究竟在恐惧和逃开什么?
小璇:不知道,很难过(哭泣)。主持人:你完全可以表达这份难过,此时,无需压抑,也请你在身体的层面接纳这份难过。
小璇:(哭),无法接纳自己。
主持人:是无法接纳童年那个受过伤害的小女孩吗?你觉得那个时候她能做些什么呢?你觉得,受到伤害是她的错吗?
小璇:她没错,她那时没法保护自己(哭泣)。
主持人:但你厌弃了她,不是吗?首先是你选择厌弃她,即使你知道,她并没有错。
小璇:(沉默之后)是的,我一直厌弃自己。
创伤不能阻碍人朝向想要的生活
主持人:当你厌弃自己时,你觉得那是你最好的选择吗?为什么?当然,你也许觉得那样做能保护你自己。
小璇:我明白,我现在的生活都是自我厌弃的结果,即使我不厌弃自己,别人也会,这个社会会厌弃我(哭)。
主持人:可是你看到,当你告诉我这一切时,至少我没有厌弃过你,相反,你来到这里,是一种勇气,一种想改变的勇气,这难道不应该被自己欣赏一下吗。
小璇:我从未想过“欣赏”这样的事情会在我这里发生。
主持人:是的,我也并不急于让这样的事情很快就在你这里发生,但你需要感受一下自己来到这里的动力,那是什么?
小璇:(深呼吸)改变,我想改变。主持人:是的,改变是你的权利,一直都是。但你一直选择用过往的经验忽视你的权利,你一直热衷于自我厌弃。
小璇:痛苦并不容易就那么被遗忘。
主持人:没人要求你遗忘什么,只是你不必一直揪着痛苦的衣角向前行进,你不再是20多年前的那个小女孩了。
小璇:是的,我需要正视眼前的生活,我需要正视自己的懦弱,之前,我从未敢于看到这些。
主持人:也许,放弃自我厌弃对你并不易,但如果你自己都不肯这样,改变会在哪里呢?过往的痛苦经历需要你自己能够理解,但最重要的是,人生中所有的创伤都不能阻碍我们朝向想要的生活,放弃才是懦弱的。
小璇:很想感谢你,第一次有人这样告诉我。
>>
分析
无法面对创伤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
心理创伤一直都是心理研究和治疗领域非常重要的议题,遭遇心理创伤后,对于创伤者来说,最大的痛苦就是:经历过的痛苦很难用语言来表达,其中最大的影响,莫过于创伤事件过去很久,残留的后遗症仍旧左右着遭遇者的人生。但很多经受过创伤的人并未意识到折磨他们的是创伤的后遗症,而误以为是内心脆弱和懦弱所引发。
创伤的形成基本源自幼年,在所有的创伤中,性侵害对人的影响最大,因为被侵者长期处于无法向人诉说的状态,独自承受伤痛,很容易形成绝望、羞愧和自我厌弃的人格特质。人应该明白,受到伤害不是自己的错,也应该明白,人生的意义也旨在不断修复创伤,过往只是一个事件,过往不应是我们现在人生的重复。只要有改变的意愿,修复创伤的过程就是一个积极面对完整人生的过程。在一个人生命成长的过程中,所有的人都会遭遇这样那样的创伤,生命最大的存在,不是暗喜自己从未遭遇过创伤,而是,面对创伤,不否定、不停留、不加入无名的道德评判,因为,无法面对创伤的人生是不够完整的人生,就像经不起审视的人生是不值得一过的。主持人:一岩
华商心理俱乐部
“发现真我”公益讲座
开始报名
生命的空虚感是否一直困扰着你?繁复的人际关系是否令你畏惧?人存在的意义何在?你看清过真正的自我吗?
9月3日(下周二),华商心理俱乐部《诊心室》栏目,特别邀请塞浦路斯大学心理学博士、美国注册临床心理治疗师、美国国际联合大学香港城市大学校区临床心理治疗培训部主任杨吉膺先生,做全天主题为“发现真我”的公益心理讲座,为确保课程质量,名额限100人。即日起电话报名,报满为止。
联系人:戴老师
联系方式:13709262598
029-88429015
栏目互动
互动QQ群:131219198
微信互动:搜微信号xixinlu-yiyan
或手机号码18509264961
短信互动:18509264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