俩石狮不翼而飞
这对石狮子价值几何,能让盗贼肯出5万元来收买老人?老人用人格和尊严,守护着一件怎样的文物?
翼城县南撖村东岳庙,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国现存的东岳庙大多为明清建筑,南撖村东岳庙尽管始建年代已无可考,文物专家从现存的斗拱题迹推断,应为元代至元二十七年(公元1290年前后)建造,后于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修缮过,但大殿和献殿仍保留着元代建筑风格,是全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东岳庙。
2004年,省文物局专家考察南撖村东岳庙后,评价其为晋南地区的文物上乘之作:“其集建筑艺术、装饰艺术及道教文化于一身,有着较高的建筑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独特的艺术价值,更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古庙原有钟鼓楼,东西两边各有一只石狮,是该庙现存文物的艺术精魄,也是整个古庙建筑群的点睛之笔。
据村民描述,石狮威武非凡,东边石狮脚踩一只绣球,西边石狮脚下爱抚着一只幼狮,寓意子孙昌盛。而相关文献中评价,“狮子头部卷毛,较一般狮子长而垂,石狮的底座分上中下三个部分,这些个性特征,在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上极其罕见珍贵。
不得不说这二十多年来,石狮稳坐东岳庙,是苏诗秀、张玉英两位老人的功劳。但富有戏剧性的是,就在老人讨说法期间,南撖村村干部以“石狮子搬运到村小学更安全”为由,不顾老人挽留,执意将石狮搬到南撖村小学。而搬运走没多久,两头石狮不翼而飞,失踪至今。
苏书贞说,父亲苏诗秀听说石狮子丢失,气得好几天睡不着,母亲也抹着眼泪说:“真可惜,就这样没了。”“我觉得,父母从品德和工作上,是最为合格的文保员。”
2012年,村干部要求苏诗秀夫妇搬出庙宇,称要修缮古庙。夫妻俩搬到古庙门外的两间茅屋中,三十年来,他们没有赚到钱,更没有钱盖房架屋。儿子苏书贞是亲戚过继来的。老人已与东岳庙融为一体,古庙就是老人的家。
“搬到哪里呢?我有个老院子,可杂草丛生,房子没水没电,不能住啊。”老人和村民诉苦,“村干部让我走,说文物局的让走,走到哪里呢?村干部还说,不走,就用铲土机铲掉我在戏台边住的屋子。我该咋办呢?”
老人奔波只为“理”
南撖村距离县城十几公里,山路崎岖,交通不便。八十高龄的苏诗秀为了给自己要个说法,一次又一次去城里找翼城县文物局。“父亲说,文物局说他不是文物局的人,他当时就懵了。回家后,他天天和人念叨:‘我不是文保员吗?原来庙门口都挂着牌子呢,上面写着文保员苏诗秀啊!别人指点他,到信访局反映问题,他就又到信访局送材料。”苏书贞说,2012年7月,翼城县文物局出具了一份调查报告:原先派遣苏诗秀看庙的苏乐温已经去世,另一位证人本人不知道此事。2004年,县文物局成立后,苏诗秀就在庙内居住,为了照顾他的生活,我局在没有经费来源的情况下,挤出资金给其看护补助,不欠苏诗秀一分钱看护补助,上访要求纯属无理要求。2011年,东岳庙修缮,根据工程方案要求,需要成立保护方案小组,保护员要求55岁以下健康公民,苏诗秀年龄太大,我局就劝其搬离东岳庙。
这份报告,“撇清”了翼城县文物局和苏诗秀的关系。
“我父亲觉得憋屈,就一次次找文物局,到最后,连人都见不上了。有一次,翼城县文物局副局长谢爱国和我父亲说,文物局没钱,我们让民政局给你部分补偿。我父亲说好吧,就签字了。谁知道,那份签字的协议上根本没写补偿,写的是‘我和儿子苏书贞上访是无理要求。’”
“最让父亲生气的是,去年12月,父亲在谢爱国办公室里哭诉了很久,天都晚了,要下班了,不知道受谁指使,文物局的两个工作人员两边架着他,把他抬了出去。”苏书贞回想,从这次回来,老人就再没有踏出过南撖村,彻底断了“找理”的念头。
一个月后就是2013年除夕,苏诗秀和妻子在黑乎乎的老屋,过了一个苦楚的大年夜,但苏诗秀什么也没说。大年初四那天,也就是在2013年1月15日早晨,苏诗秀老人早早出了门。
随后,有人发现,他把一根裤带绑在庙宇门口的拉环上,上吊自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