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部门诉苦衷
如今的东岳庙早已修缮一新。老人自尽后,救助者将门上坠挂老人的门环砸下,才将人放了下来。这个至今残缺的门环,看起来就像一道伤疤,篆刻在东岳庙的历史上。
庙外戏台一角,就是老人在修建庙宇之初,从古庙内搬出暂住的地方。距庙有50米之遥,显然不会影响修建庙宇的工程进度。遗憾的是,在询问南撖村村委会主任苏乐强时,他对老人的死亡表现得很漠然,不知道老人是否为文保员,更不知道老人因何而死,并说“石狮子丢失是上任村干部的事情”,他最后反问道:“不是事情已经解决了吗?”
这个解决,说的是2013年2月5日,村委会、镇政府、苏书贞三方签订的一个安葬协议,镇政府出资4万元。
那么,苏诗秀究竟是不是文保员?他的死与文物局有无关系?负责苏诗秀安抚工作的翼城县文物局副局长谢爱国一一作出了答复。
采访中,谢爱国确认曾经和苏诗秀签过一纸协议,但否认对苏书贞提到的协议进行了“移花接木”。
“我们是签订过一份协议,协议中提到将苏诗秀的工资结清(我们领导最后在给钱时还添了几百元,总共给了苏诗秀1500余元)。协议中还说,文物局负责将苏诗秀的老院子除荒草、平整地,然后拉设电线。后来,我们文物局委托村委会给苏诗秀整地拉线。村委会认为苏诗秀有儿子,应该有儿子参与。最后,这个事就不了了之。”谢爱国也否认曾将苏诗秀架到外面,“那是他儿子瞎说的。”
“苏诗秀不是文保员,2004年以前,我们翼城所有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员全部是义务的,直到今天待遇也不高,都是一个月几十元钱,这是一个普遍现象。别人都好好的,苏诗秀却自杀了,可能与家庭有关系,原因很复杂。”谢爱国这样认为。
“一个毕生奉献于文物事业生命的消亡让人痛惜,为让更多的文保员不流泪,更不流血,政府更应该关注这个群体。对他们的尊重,才是对文物工作的尊重。”临汾一位考古学者反问,“难道说文物部门真的就没有责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