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门口上班 小城镇里的“大集团”
“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是新型城镇化的根本。只有彻底的城镇化,彻底的城乡统筹,才会得到群众的理解与大力支持,才能激发出群众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的内力和热情,彻底解决照金的民生问题和可持续发展。”陕文投集团总经理助理、陕西照金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赵文涛说。

在照金干部教育基地上班的照金姑娘
这,也成为照金村集团应运而生的初衷,即不是简单地解决村民就业,而是让村民在和自己有着密切联系的企业“上班”,增强就业粘性,增强集团荣誉感。
据介绍,照金村集团由照金村委会和当地村民自愿入股组建,经过不到一年时间的快速发展,照金村集团已逐步构建起特色产品体系和业务板块,下属的农业公司、物业公司、景区运营管理公司各项业务已全面展开;去年以来,核桃油、亚麻油、高原山地干果等特色农产品逐步走向市场,颇受欢迎,有效打响了“照金村”品牌。目前,通过承接政府服务采购,照金村集团已全面参与到镇区、景区的物业管理、景区管理、劳务输出等业务中。
此前,照金村集团还挂牌成立了照金红色城乡统筹就业创业培训基地,完成园林绿化、景区管理、市场销售、手工艺品、物业管理、酒店管理等6个门类共计300多位村民的技能培训。今年6月,针对照金红色旅游名镇新貌初成、旅游需求逐步提升的情况,照金村集团也开始为照金名镇的优质管理、高效服务积极准备起来,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优先选择当地村民及周边群众就业。
目前,照金村集团已经有员工300名,其中不乏从外地返乡的当地大学生。据介绍,照金村集团入职员工中,大学生达61位,其中照金当地的大学生12位。作为当地大学生的代表,朱锦曾在新疆、咸阳等地工作,听到家乡的变化后,毅然决定回乡工作。在照金村景区管理公司工作的她说:“能在家门口上班,为家乡的建设作贡献,既是我们的荣耀,也是我们的责任。”
有些村民,既是照金村集团的股东,又是照金村集团的员工,不再是简单地打份工,而是在为自己的公司打工,稳定性、认可度、集体感、主人翁意识等就更高;有些家庭,一家四口都在照金村集团的不同岗位就业,收入就比较可观。
今年7月下旬,照金村集团还组织300个新员工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军训生活,这既是他们走上新工作岗位的第一步,也将为照金红色旅游名镇的高标准管理、高水平服务提供坚强保障。
“为了充分解决照金当地及周边区域的就业,在同等条件下,我们优先选择当地群众进行培训,然后根据个人特长选岗定岗”,照金村集团负责人说,“此次军训既是对新员工集体意识、纪律意识的一次磨练,也是对他们投入新工作、开启新生活的一次动员。”
目前,这些员工都已在不同的岗位上岗,或是牧场管理员,或是酒店领班,或是商业街各家商铺的服务员,或是景区管理人员,或是户外徒步的导游,每个人、每一天都发生着点点滴滴的变化,这些变化汇聚在一起,成为照金革命老区真正可持续发展的中坚力量。
五大保障 具有创新意义的“制度设计”
事实上,照金村集团的组建和快速发展,只是照金革命老区创新制度设计的一个切面。为了确保老区群众真正成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参与者、受益者,成为这片热土真正的主人,陕西照金公司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和产业发展方向,展开了五大收入保障的设计和实业平台的搭建。即通过“土地流转收入+工资收入+商铺租金收入+创业收入+股份收入”的收入保障结构,确保家家有就业、户户有保障。
以创业收入为例,在红色文化创意街区,有40多户村民租赁了商铺,逐步开展特色餐饮服务、旅游商铺销售等配套服务,同时,他们还将在商业街为村民提供小超市、日常生活服务等业态。而在土地流转收入方面,照金牧场每亩地每年的土地流转收入就有500元。同时,牧场维护还需要30—50个园林工人和管理员,按每个工人年收入2万元计算,村民在牧场每年的劳务收入就达60—80万元。
此外,照金老区还将通过引导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社等其他举措,逐步带动周边区域的产业发展。
别样的城镇化,别样的照金风采,在老区群众一张张真诚、淳朴的笑脸中,一个个充满希望的未来精彩铺陈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