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05日 登录论坛 注册
华商网 > 新闻 > 政企快线

1993年建区之初凤城二路的景象

  编者按:20年的创业历程,对于从一片荒地上成长起来的国家级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来说,不仅需要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持之以恒,更需要建立在机遇、禀赋、使命等综合因素之上的科学决断与果敢实践。20年,也许在历史长河中只是短暂一瞬,但却见证了西安经开区从一个区级开发区,到西部22个国家级开发区中综合排名第一的创业传奇。

  全国经开区排名三年进8位,跃升至23位,综合实力居西部第一;走新型工业化城市化发展道路,成为西安市行政中心所在地,全力推进国际化大都市新中心建设;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成为全省首个过“千亿元”的装备制造业基地,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一流开发区……与这诸多成绩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西安经开区所处的内陆城市,既没有沿海沿边的地缘优势,又没有国家层面赋予先行先试的政策关照;在西安北郊建立开发区,没有产业与科技资源的近水楼台,仅有10万元启动资金,没有足够的人力物力保障,只有省市关于振兴工业经济、带动城市发展所赋予的一副重担和殷殷期望。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正是这今夕巨大反差,正是这一段风雨兼程的创业史,让人们对西安经开区坚定走具有自身特色的产业发展之路,坚持创新驱动与内生增长的不懈探索,投来关注赞许的目光……

  一部拓荒北城的奋斗史

  西安经开区建区20周年主题报道之创业篇

  1993年,隆冬。一场大雪让古城西安披上了厚厚的白色戎装。苍茫的大北郊,一个年轻人,旷野中,推着自行车,努力寻觅着前行的方向。此时,他对脚下的路似乎有所迷失。

  “刚成立时,经开区范围内一片庄稼地,唯一的单位就是陕西省公安厅所属的警犬基地,这也是管委会临时办公地。那天早晨雪很大,我从灞桥区去单位,结果还真就迷了路。”经开区管委会经发局局长南永春说起建区初期的情景,仿佛一切都还在昨天。

  这次迷路,距离南永春到管委会上班已近半年时间。1993年5月,西安经开区管委会在当地报纸上刊登了第一则招聘启示,这成为开发区如今人才汇集的标志性节点。“年轻时就是有股冲劲,不愿意局限于平稳安逸的工作和生活。”当时尚在事业单位的南永春,放弃了稳定、舒适的工作环境和可观收入,不顾家人反对来到开发区,成为第一批拓荒者。尽管,开发区在当时还是新生事物,发展道路和前景,大多数人并无概念。

  就是在这种一穷二白、懵懂未知的情况下,第一批30多个年轻人怀揣事业梦、人生梦,投身开发区事业,开启西安北城开发建设的大幕。

  艰难探索 为古城建立对外开放窗口

  上世纪90年代初,东部和沿海地区掀起的兴办开发区热潮,成为当时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景观之一,开发区对地方经济的支撑引领作用得到社会认同。作为内陆城市西安,也亟需树立一个对外开放的窗口和实现跨越发展、快速追赶的突破点。

  1992年10月,西安市委、市政府成立了西安未央经济技术开发区(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曾用名)筹建处,决定在城市北部区域建设开发区。经过半年时间紧张筹备,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于1993年4月29日成立。而此时,由于一些开发区出现乱占耕地、占而不建等现象,国家已从政策层面开始对全国开发区热进行压缩、清理和整顿。

  “生不逢时!”经开区老员工、管委会党群工作局局长李凡用这四个字来形容当时的宏观形势。“刚刚起步的经开区,显得有点茫然无措。”这时候,南永春也似乎再次感觉到身处一片苍茫。

  同时,仅有的10万元启动资金也让这个团队捉襟见肘、更为艰难。李凡回忆道:那时候什么都没有,办公室及桌椅都是借的,稿纸、笔等办公用具都是从原单位拿的,一个人干几摊儿事,起初还由原单位发工资,后来开发区月工资才定为90多元。这对于原来在建筑公司搞工程技术月收入已达5000元的李凡而言,显然出乎预料。

  真正到了考验意志和决心的时候!势在必行,西安市委、市政府关于在城市北部建立一个对外开放窗口的初衷没有改变、信心没有削减;开弓没有回头箭,开发区团队攻坚克难的意志没有动摇,全力以赴加快建设的步伐也更加有力。

  自行车链条换了一条又一条,顶着风雨跑了一趟又一趟。创业者的执着与坚韧撼动着西安北郊这片曾经荒芜的土地。根据国家对开发区“以发展工业为主,以利用外资为主,以出口创汇为主,致力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总体要求,经开区按照“成熟一个、配套一个”的模式,开始了以招商引资为驱动的区域开发建设。

  自1993年起,经开区招商引资不断取得新突破——海南新大陆“雅荷花园”成为第一个入区项目,为开发区发展注入了第一笔市场资金;海星现代饮品(荣氏果汁)成为第一个制造业项目,为食品饮料产业聚集创造了有利条件;可口可乐西安公司作为第一个外资项目,开启了世界500强企业与西安经开区携手发展的美好蓝本……

  一批优势项目入驻,不仅奠定了开发区的产业基础,更为西安乃至陕西打开了一扇吸纳资源、融入世界的窗户。同时,现代工业生产、营销理念和企业文化催生的一系列“新鲜事”,强烈冲击着古城市民对工业经济的传统认识——没见过企业在电杆上打那么多广告,没见过免费发放印有宣传标志的遮阳伞,没见过请市民免费品尝产品,没见过请小学生参观工厂,没见过企业通过大规模植树来消减其生产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以发展现代工业、吸收利用外资、拓展外贸出口为主导方向,经开区为古城西安开辟并践行了一条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也为设立西北首家出口加工区创造条件。至1999年,西安经开区已实现技工贸总收入55.9亿元,工业总产值31.1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5000万美元,税收0.69亿元,成为全省范围内具有一定产业规模和影响力的工业园区。

 [1] [2] 下一页

编辑:张爽

相关阅读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娱乐 财经 数码 教育

华商网首页 | 新闻 | 论坛 | 视频 | 娱乐 | 体育 | 数码 | 财经 | 家居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嗨吃 | 婚嫁 | 旅游 | 潮购 | 交友 | 母婴 | 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