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复兴丝路的机遇与期盼
五代宋以后,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与不断繁荣,陆上丝绸之路无可挽回地衰落了。这主要与当时海运所具有的优势有关,轮船装载量大,海运成本低,于是就成了商人们的优先选择的对象。当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世界又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各种高速列车相继出现,又为陆路运输的再度兴起提供了契机。现在的公路、铁路均有高速,都极大地提高了陆上运营速度;又有现代修路技术的进步,遇山开洞,过河架桥,故陆路交通又多呈直线连接,也极大地缩短了两地间的距离。 这种种因素,与海运曲折迂远的运输路线相比,无疑优越了许多。随着新的陆上运输技术的更进一步发展,陆路运输的条件将会更好,这就为陆路运输与海运的竞争提供了条件。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陆路运输以其高速近捷之优势,将与海运以决高下。如此,像丝绸之路这样长距离的陆路交通线又会兴复,新的陆上丝绸之路的时代已经来临。
事实上,当今的有识之士早已看出了丝绸之路将再度复兴的契机。特别是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前苏联中亚各国经济的复苏,都给古老的丝绸之路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亚欧大陆的经济、文化交流又一次展现出诱人的前景。重新利用丝绸之路的交通路线,加强亚欧两大洲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就成为发展亚欧乃至全球经济、文化的新课题。
1998年在中亚土库曼斯坦首都阿什哈巴德召开了第一届国际丝绸之路大会。在此次大会上,由国际道路联盟提出了重建丝绸之路的倡议。新丝绸之路东起中国连云港,沿当年的古丝绸之路不断向西延伸,直至荷兰西海岸的鹿特丹,横贯欧亚大陆,构成了一条经亚洲、欧洲诸国直到大西洋沿岸的一条陆上大通道。由于古丝绸之路一直被誉称为东西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故新的丝绸之路也被称之为“新欧亚大陆桥”。国际道路联盟希望借此促进国际经贸发展与地区融合,从而达到振兴中亚乃至世界经济的目的。
重建丝绸之路的倡议一经提出,就得到沿线各国以及多个国际组织的积极响应。2004年,在西安举办的第三届国际丝绸之路大会,来自沿线12个国家的交通部长用不同的语言、不同的方式阐述了“丝绸之路”对于本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特别是地处内陆、远离海港的中亚五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都殷切希望通过这条道路,向西与欧洲市场相联系,以远达西欧海岸;向东与中国市场相联系,并通过中国获得东部出海口,再与南亚、东南亚的市场相接。即通过发展外向型经济以解决国家所面临经济停滞问题。西安市也在这次会议上提出了重振丝路雄风,把西安建设成国际化大都市的宏伟目标。由于新丝绸之路已经在沿线和周边各国经济协作中发挥出了重要作用,故最初提出的“丝绸之路重建计划”也在这次会议上改为“丝绸之路复兴计划”。
最近,习近平主席访问中亚各国,在哈萨克斯坦的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所进行的公开演讲中,又提出了要进一步加强欧亚各国的经济联系,进一步创新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新构想。他着重强调了五个方面的联系与合作:第一,加强政策沟通;第二,加强道路联通;第三,加强贸易畅通;第四,加强货币流通;第五,加强民心相通。可以说,这是迄今发出的有关振兴丝绸之路的最强音。这些方面的实施,就可为丝绸之路经济区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与保障,以促进新丝绸之路经济区的快速发展与繁荣。
西安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与终点,也是新丝绸之路上极具影响力的重要城市,因而西安就多了一份责任担当,就是要在新丝绸之路发展中充分发挥积极作用,为丝绸之路的再度振兴做出应有或最大贡献。
西咸新区作为国家级的经济开发区,又是建设中的国际化大都市西安的西大门,也有一种责任担当,就是一定要重视外向型经济文化的发展,要打造经济文化国际化的辐射半径。这就要求西咸新区在规划与建设中,要有最具前瞻性的思维与设计,以国际市场为活动舞台,精心打造国际贸易圈和国际文化圈。唯如此,西咸新区的经济文化建设才会有更大的发展活力与发展后劲。
其次,工作在西咸新区的干部职工,要有丝路文明建设者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用丝路精神培育西咸人的人文精神,使西咸人具有广阔的视野,博大的胸怀,最具竞争力的创新意识。从而每个人都能为西咸新区的建设做出最大贡献。西咸有个口号提得好,就是“传承历史文明,建设文化西咸”,也将是西咸新区建设的一大亮点。
最后,愿丝绸之路早日振兴与繁荣!愿西咸新区顺利实现其建设目标,早日绘就宏伟蓝图!在为振兴丝路做出应有贡献的同时,亦借丝路机遇实现自己的强大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