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验
2
车内抽支烟PM2.5猛增148倍
实验路线:西安南北中轴线
气象条件:阴,前一天刚下过雨
19日中午,实验人员开始汇总数据。下午的实验,工作人员杨先生除了带着微电脑激光粉尘仪,还多带了一台“大气颗粒物浓度检测仪”。他介绍说,这台仪器运用的β射线测量法,执行的是环保部有关标准。相对于激光粉尘仪而言,它取样时间更长些,但给出的数值是一段时间内的平均值,所以对于特定时段的监测更为准确和方便。
实验的行驶路线为西安南北中轴线,从草场坡出发一路向北。这次测试完全模拟市民在市区内行驶的情况和开车习惯,时速不固定,根据路况随时变化。
14:30实验开始,车辆从草场坡出发,第一阶段,用关车窗、开空调情景下检测,14:50,关空调检测,五分钟后,PM2.5值为0.020;第二阶段,14:55抽烟开始检测,15:05抽烟完毕,PM2.5值为2.980,比抽烟前增加148倍;第三阶段,打开空调检测;最后一个阶段,打开车窗检测,读数降为0.050。(见右侧制图)
从抽第一口烟开始,到打开空调净化空气,半个小时过去,车内PM2.5数值是在逐步降低。从仪器读数来看,车内空调对空气的净化还是有显著效果的。
在方新村附近,记者对车外环境的PM2.5浓度进行了三次测试,平均结果为0.050。
15:36,大气颗粒物浓度检测仪检测结束。根据其打印结果,车内这60分钟PM2.5浓度的监测数值为0.945,相当吓人。为什么会这么高?杨先生说,这都是因为行驶中在车上抽了一支烟的缘故。
测试结束,杨先生取出仪器上的滤片,原来纯白色滤片上有一个焦黄色的圆点。实验结果:检测数据显示,开窗透气比空调对车内的净化效果更好。
解读
车内的PM2.5从哪里来的?
资料显示,“PM2.5”中文名叫细颗粒物,是对空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固体颗粒或液滴的总称。
一般而言,外部环境中的PM2.5主要来自石化燃料的燃烧(如机动车尾气、燃煤)、挥发性有机物等。那么车内的PM2.5是从哪里来的?杨先生分析认为,车内的装饰物品、油路、发动机等以及汽车长时间使用积累的粉尘等,都可能产生PM2.5。
车内PM2.5不一定总比车外高
但VOC污染永远比车外高
武汉天虹仪表有限责任公司副总工程师徐双庆提醒,车内PM2.5的检测数值并不一定总会比车外高,这也要看车外的环境情况。车内是一个相对密闭的空间,不利于颗粒物扩散,如果外部环境空气质量较好,车内的PM2.5数值比外面高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外部环境空气质量很糟,车内的PM2.5数值也有可能会比车外好。其实,车内环境除了PM2.5,还应该关注VOC污染。
VOC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英文简称,其主要成分有烃类、卤代烃、氧烃和氮烃。达到一定浓度时,会引起头痛、恶心、呕吐、乏力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引发抽搐、昏迷。
而车内的VOC污染永远总比车外高,因为这些污染来源于车体本身和车内装饰等。
知道一下
PM2.5的国家标准
PM2.5的国家标准,我国PM2.5标准采用世卫组织设定最宽限值,《标准》中PM2.5年和24小时平均浓度限值分别定为0.035毫克/立方米和0.075毫克/立方米。
世界无车日
1998年9月22日,法国一些年轻人最先提出“In Town,Without MyCar!(在城市里没有我的车)”的口号,法国35个城市的市民自愿弃用私家车,使这一天成为“市内无汽车日”。
2000年2月,欧盟委员会及欧盟的9个成员国确定9月22日为“无车日”。截至2006年,全世界已有37个国家近1500个城镇参与其中。2007年9月22日,中国迎来第一个“无车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