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9月25日 登录论坛 注册
华商网 > 新闻 > 国内

 

  1994年,日本律师找到张双兵,一起在山西调查取证。在数名中国慰安妇表示愿意出庭作证、起诉日本政府后,日本律师回到国内。众人经多番努力,日本法院终于正式受理了4位中国慰安妇的索赔请求。

  随后,几乎每年,张双兵都会组织受害老人赴日开庭、开控诉会。

  在这场旷日持久的跨国诉讼中,张双兵的心里总是有几丝隐隐的“别扭劲儿”。

  “我们和日本政府打官司,用日本律师,花日本人的钱,心里不舒服。尽管他们说是中国人的朋友,态度也很实在,但心里的别扭劲儿还是有的。到东京开会,感觉由人家支配自己。有的事情不能自己说了算,而是人家说了算。”张双兵对法治周末记者说。

  然而他明白,十几年诉讼所花费的一千多万元人民币,全部由日本民间团体垫付。2003年接受《京华时报》采访时,他曾坦言:“11年用的是日本人的钱与日本政府打官司……”

  “我开始找过中国律师,觉得还是花自己的钱体面。但很遗憾,没找到。”他说。

  十多年来,张双兵先后组织3批老人对日诉讼。1995年,4位老人起诉;1996年,两人起诉;1998年,10人起诉。这16位老人的起诉都经过了3次判决,全部败诉。

  2007年3月18日,张双兵和老人们等来了日本方面“最后的判决”。对于意料之中的“败诉”,他“很悲哀”。

  “一步步走来,感觉不如想得那么顺利。希望渺茫,很不高兴。”他说,“我们到法庭内外,告诉日本媒体,我们不甘心。”

  日本法院最终的判决承认了历史罪行,但不予赔偿。对此,张双兵不能理解:“不予赔偿,就是不想承认罪行,而且没有道歉。”

  一晃6年过去。爱好文学的张双兵希望能将对日索赔的情况著书出版。这将是他继《炮楼里的女人》之后的第二本书。

  然而,这本书眼下“只能在日本出版”,目前已翻译完三分之一。

  “国内出书要花钱。我没有钱,也没有人给我出这个钱,觉得没有盈利和市场效应。出第一本书时,我就碰壁,最后还是一位香港企业家资助才得以出版。”张双兵说。

  不能承受之重

  “我做每一件事情都难,难到自己解决不了。”张双兵对记者说。

  然而他却一直不放弃向日本政府索赔的每一个机会。“前段时间,安倍和桥下彻关于‘慰安妇’的言论,让我们感到非常气愤。我们向日本政府、日本驻华大使馆发去声讨书。(我们)不能消停下来。”

  张双兵亦表示,会将索赔道路继续走下去,但暂无具体规划。

  从2007年至今,张双兵再没有进行调查或诉讼,而是投入了一项更实在的工作——解决老人生活顾虑。

  15年的诉讼虽然最终落败,但老人们普遍困难的生活处境,却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

  从1995年开始,来自日本、中国港台等地区的慈善组织和人士,定期给老人生活上的资助。大陆地区的地方政府和爱心人士也会不时登门,为老人送去救助财物。

  对于这些关注,张双兵并不认为能彻底解决问题。“有广州的外企职员,也有大学生。大多是个人行为,力量不太大。大家也是各有各的工作,很忙,每次来去匆匆。”

  最近的目标,张双兵这样说:“第一,帮助受害老人及其儿女,再次走出去,打官司、索赔;第二,让老人的医疗费、生活费得到保障。”

  刚至花甲,张双兵因常年奔波,落下一身病。最近,他患精神分裂症的妻子刚出院回家。

  “最痛苦的,是对家庭没尽到责任。我不是个好父亲、不是个好丈夫。”张双兵的语气中,流露出自责与无奈。

  但话锋一转,他又说:“命中注定是这样……历史上好像没人做过这个事情,我既然做了,就不要放弃吧。”

  张双兵说,自己最想感谢的,是媒体和律师。“他们的爱帮助了我。这与一些受害老人的子女形成强烈反差。”

  现在,张双兵和绝大多数过世老人的子女都保持着联系。“大家向日本政府索赔的目标是基本一致的。但个别子女把所谓的‘名声’看得比母亲的苦处要大。我觉得,这是不孝。”

  在觉得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张双兵还是选择了坚持。“没有人替我,只有我一直担着。但我要是放下,就是自己的过错。我要做到底。”

  采访结束时,张双兵表示希望通过媒体,发出自己的呼吁:“让日本政府给她们(‘慰安妇’)道歉,是有意义的。为了逝去的老人们,我希望更多的人站出来,把这个事情一起做下去。”

编辑:白玫

相关阅读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


华商网首页 | 新闻 | 论坛 | 视频 | 娱乐 | 体育 | 数码 | 财经 | 家居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嗨吃 | 婚嫁 | 旅游 | 潮购 | 交友 | 母婴 | 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