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2日 登录论坛 注册
华商网 > 新闻 > 国内

  10月2日下午,西安大雁塔旁的步行街人山人海本报记者张杰摄

  10月7日下午,自驾游归来的车辆通过西安绕城高速长安路出口本报记者张喆摄

  全国假日旅游部际协调会议办公室10日在新浪网、搜狐网、腾讯网、凤凰网、人民网、新华网等网站发布“关于法定节假日放假安排的调查问卷”,面向社会广泛征集意见。

  网上调查的主要内容是“你对现行放假安排是否满意”“长假是否需要保留”“小长假是否需要调休”以及参与问卷调查者对法定节假日安排的建议等。全国假日办欢迎广大群众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以反映公众意愿,使放假安排更加科学合理。

  据全国假日办有关负责人介绍,按照2007年《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国务院第513号令﹞,我国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共11天,分别是元旦1天、春节3天、清明节1天、劳动节1天、端午节1天、中秋节1天、国庆节3天。现行放假调休方法通过调借双休日,分别形成2个7天“长假”(春节、国庆)和5个3天“小长假”(元旦、清明、五一、端午、中秋)。

  全国假日办简介

  全国假日旅游部际协调会议办公室,简称“全国假日办”,负责全国每年的所有公众调休假的设定,设在国家旅游局,由国家旅游局局长担任主任,副局长担任副主任,成员由“协调会议”各单位的联络员组成。“协调会议”办公室设立的工作机构和内部工作制度,由国家旅游局负责制定实施;参加“协调会议”办公室工作的各部门联络员,在每个黄金周期间,都要与“全国假日办”总值班室坚持24小时的电话联系,有紧急事件需要会商时,要随叫随到。

  调查情况

  对现行安排『不满意』的多

  截至今日零时,新浪、搜狐等网络投票都比较火热。其中,以新浪网(55900人投票)、搜狐网(26200人投票)调查为例:

  1.您对现行的法定节假日放假安排是否满意?

  新浪:77.1%的参与者表示“不满意”,17.6%的人表示“满意”,5.3%的人表示“无所谓”;搜狐:69.9%的参与者表示“不满意”,24.2%的人表示“满意”,5.9%的人表示“无所谓”;

  2.您认为调借周末形成的7天长假应不应该保留?

  新浪:51.5%的参与者表示“不应该”,44.5%的人表示“应该”,4.0%的人表示“无所谓”;

  搜狐:47.8%的参与者表示“不应该”,48.4%的人表示“应该”,3.8%的人表示“无所谓”;

  3.您认为有无必要将1天的节日调借周末形成3天小长假?新浪:52.8%的参与者表示“没必要”,41.6%的人表示“有必要”,5.6%的人表示“无所谓”。

  搜狐:46.5%的参与者表示“没必要”,48.5%的人表示“有必要”,5.0%的人表示“无所谓”。

  跟帖发表看法提建议的大致有三种类型:

   1.牢骚建议型:

  休假领导意见大

  网友雷蒙-乌兰巴托之夜:不要调休,应该增加假日的绝对数量。国有企业基层管理人员不敢休有薪假,因为领导会对你有意见,在家里正呆着舒服一个电话你就得去单位。法定假日是我们最后的稻草,对无法真正落实带薪休假的国企员工尤其是基层管理人员来说,真是鸡肋啊!只要能强制落实带薪休假,我们就谢天谢地啦!

   2.理性建议型:

  建立休假保障机制

  网友河南郑州手机用户:现在的民营企业很多,基本不按国家规定给员工放假,也仅仅就国家统一放的这几个假不敢不执行,其他的一律别想,特别是带薪年假根本不按国家规定执行,民营企业的员工只有这几个长假可以出去走走了,建议国家对民营企业的假期管理进行监督,建立相应的保障机制。

   3.美好建议型:

  设立“休闲月”

  网友查海红山玉猪龙:随着社会发展,生活节奏加快,假期对每个工作者都很重要,休息同样是为了更好的工作。但是我国国情特殊,人口太多,同时出行会产生很多问题,所以我建议每年4月15日-5月15日定为休闲月,在这段时间,各单位机关可以视本单位情况自行决定放假时间,这样既满足了劳动者假日需求,又可缓解各地接待压力。本报记者吕岳

  新闻分析

  根治『长假后遗症』

  还得给『假』动手术

  国庆长假刚结束,很多人休得“心力交瘁”、落下各种“后遗症”,直接原因在于不少人的休假观念不合理、休假方式不健康。一些人把长假当作“旅游节”,不辞辛劳地要跋山涉水、游遍祖国大好河山;一些人把长假当作“释放日”,一放假就各种“疯玩”,生怕虚度了假期中的每一寸光阴。许多人把旅游、回家、聚会等各种行程排得满满当当,夜以继日地“吃喝玩乐”,仿佛这就是长假的意义所在。而真正利用长假放松自我、修养身心,能在节后感到精力充沛、焕然一新的人却是少之又少。

  但究其根本,导致人们休假方式不健康的根源还在于现行的休假制度不合理。一方面,“中国式拼假”把本就该休息的周末进行拆分组合,实际假日屈指可数,而长假前后却往往要付出“连上几天班”的惨痛代价,反而使人愈加疲劳;另一方面,“只打雷不下雨”的带薪休假制度长期得不到落实,让自主式休假始终是个“美妙的幻梦”,长假成了人们放松身心的唯一机会,于是扎堆出行、“忙着休假”就在所难免。

  应该看到,许多人一到长假就“不淡定”、争分夺秒地积极休假,这说明人们存有巨大的“休假需求”;而因为没有相适应的、完善的休假制度予以保障,人们只能“被逼无奈”地用尽现有假期的每一秒,甚至不惜透支精力与健康,在节后承受各种“后遗症”的痛楚。

  因此,要根除“长假后遗症”,关键还是要完善休假制度,倡导健康休假理念。只有更人性而科学地设计假期,切实推行带薪休假,让人们能自主地安排休假、享受到更多假期,并且可以悠闲地静下心、慢下身,细细品味生活的美好,那么假日才能体现其轻松惬意的原初意义,消除令人身心俱疲的“负效应”,而真正让人能够在放松调整后以饱满的状态迎接新阶段的工作和生活。

  新闻链接

   『黄金周』历史演变

   >>2000年

  确立黄金周假日制度

  国内的长假制度起源于1999年。当年,国务院发布《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从10月1日开始把周末、国庆假期连接起来,组成一个7天的“黄金周”,然后有了一年3次的春节、五一和国庆“黄金周”。

  有专家分析,“黄金周”出台的主要动机有两个:一是当时受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经济希望通过集中消费拉动内需;二是在计划经济时代国人少有休闲、度假的概念,希望中国的民众在经济水平逐步提高后有休闲的机会。2000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旅游局等九部委《关于进一步发展假日旅游的若干意见》,正式确立黄金周假日制度。

   >>2006年

  建议黄金周“功成身退”

  在“黄金周”运行几年后,暴露出来的一系列问题,取消“黄金周”的呼声随之而起。

  2006年,以蔡继明为负责人的清华大学假日制度改革课题组认为,“黄金周”制度该功成身退。2007年,“两会”期间,蔡继明再次提案呼吁取消五一、十一“黄金周”。同年,国家发改委发布报告正式提出建议:取消五一、十一黄金周。

   >>2007年

  五一长假分为三小假期

  2007年11月,国家发改委就法定节假日调整方案(草案)进行网上问卷调查,方案取消了五一“黄金周”。

  2007年12月《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明确了从2008年起我国将要执行的假日方案。五一黄金周分散为清明、端午、中秋三个小假期。

  此前,除2003年“五一”黄金周因非典疫情取消外,其间从未中断。

  本版稿件除署名外据新华社

编辑:手瓜

相关阅读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娱乐 财经 数码 教育

华商网首页 | 新闻 | 论坛 | 视频 | 娱乐 | 体育 | 数码 | 财经 | 家居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嗨吃 | 婚嫁 | 旅游 | 潮购 | 交友 | 母婴 | 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