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锡锌:
这种镜头执法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其实就是通过公开来做到公信。那么我们应该看到这种执法技术,比如说通过视频、录音、录像来做到这种监督,来指向这种公开公信的可能性。但是如果说这个公开是选择性的,如果是这个公开角度过于狭小的,就有可能引发很多的质疑,甚至有可能歪曲现场,所以我们一定不是在质疑这个视频的真实性,我们只是强调这种视频的信息应该是完整的,然后这种视频的信息通过这种公开不应该仅仅是被作为公关的手段和技术,如果说这种角度是公正的,那最后的结果应该就会使那种实体结果能够做到公正,而且由这种公正来产生执法的公信。
主持人:
谢谢王教授,稍后会有更多的问题给您。
我们刚才通过分析也知道,实际上公开了镜头下的执法是希望能够让城管这种执法产生公信,但是现实中怎么能做到这样一种公信,继续关注。
解说:
越来越多的城管录像究竟在执法中应该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同样是在厦门,去年3月一段名为“厦门城管暴力执法激起民愤”的视频引发了近17万网友的点击。当时舆论几乎一边倒的指责城管执法太过暴力,虽然视频中并没有打人画面,但是发贴人称:厦门城管对两个13、14岁的小女孩拳脚相加。
摊主 王占岭:
有一个城管好像拿着这么长的警棍好像什么东西,就是他按着我,上车上按着我,可能敲着头后边了。
解说:
然而,厦门城管从始至终都否认他们打过王占岭。
厦门市思明区城市执法一队支部书记 敖赣萍:
从头至尾就没有出现这种情况,我说惟一的就是说我们拉他开,就是他跑到交警的那个车,当时交警的车是发动的,跑到那个车是去抢钥匙的时候,我们城管把他隔开。
记者:
城管是在什么时候打的你?就刚才咱们说拔钥匙的时候?
王占岭:
对,就那个时间。
解说:
拔钥匙时,城管究竟有没有打人?城管执法时拍摄的录像显示,城管并没有用警棍打王占岭,只是把他拉开,同时该视频也没有回避给女孩戴手铐的事实。
厦门市思明区刑侦大队刑警 耿松:
不违规的,因为她已经有具体的袭击警察的行为。而也具体对警察的人身造成一定的伤害,虽然说不是很重,第一口,但是已经有了具体行为,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警察出警的民警依照这个相关的法律规定,是可以采取强制措施,包括使用警械,比如手铐之类的。
解说:
城管和小贩的冲突在各地不断上演,而城管在执法全程中录像,则在一定程度上能起到还原事实真相的作用,因此很多地方都开始推广这种做法。那么城管录像执法怎样才能做到客观公正呢?又怎样促进执法规范呢?去年一条标题为“太原数十名城管围殴小摊夫妇”的视频也在网络上热传,在时长1分15秒的视频中,十几名城管队员的确在围攻两个男性摊主,喊打之声此起彼伏。但当记者针对此事到当地城管局调查采访时,城管局长李玉宏却出示了完全不同的现场视频,视频显示一名执法人员被刺伤,另一名城管队员肚子也被扎伤出血。两段视频,一个是城管所拍,一个是网民所拍,内容却不尽相同,最终太原市城管局还是根据最终的调查开除了动手打人的城管队员。
太原市小店区城管局局长 李玉宏:
咱们的队员在处理一些事的时候不冷静,特别是在网上的那个视频,我看了以后也很震撼,确实不好,给一个执法部门带来的负面影响很大。
主持人:
我们继续连线王教授。王教授你看也巧了,在去年这个事件里面,厦门的城管他是被拍摄者,他被主观的镜头给委屈了。同样如果我们换一个思路,这一回事件里面厦门的城管变成了拍摄者,那他有没有可能作为拍摄者也可能用他的主观镜头去委屈对方,您觉得呢?
王锡锌:
因为整个事件还正在调查当中,就像上一次在去年我们看到厦门城管所遭遇被委屈的事件一样,最后还他清白是整个公正的、公开的调查程序,全方位的视角才能够还他一个公开程序。因此,现在整个案件还在调查正在进行调查中的时候,我们应该讲所有的可能性都是存在的。
主持人:
刚才我们说到委屈和被委屈,但只要是有这个视角就说明他有这样主观看待问题的角度,有没有可能不管谁看待什么问题尽量的客观,而不是说主观产生委屈和被委屈?
王锡锌:
我觉得其实在技术上,或者法律的规范上来对这种镜头下的执法进行规范是必要的,而且在技术上是可行的。第一个就是要严厉的禁止这种选择性的拍摄。第二个就是视角应该是多方位的,比如说在实践中是不是可以鼓励一部分人由执法人员来进行摄像,另外一部分旁边的一些不同的视角也可以来记录这个过程,这样就会引入一种竞争而不是垄断。第三个在法律上对所有的这些视频它的规范管理应该要严格,不得随意的裁剪。如果这么做的话,我觉得是可以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