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9日 登录论坛 注册
华商网 > 新闻 > 陕西

 

  学者观点:亟待构建完善的保障体系

  和新生代农民工不同,老年农民工生活相对闭塞,获取信息渠道单一,维权意识和能力也很差。受历史条件所限,他们工资收入很低,基本上没有任何福利保障。再加上用工体系的不规范,很容易让他们形成“放弃养老保险”的念头。那些走出农村在城里打拼了大半辈子的老人,他们的养老尚无法由国家托底。“家庭养老”和“养儿防老”依然是基本出路。

  但是,有学者指出,养儿防老是一种典型的私力救济,它主要靠道德伦理维系,却又受制于子女的健康、收入等诸多因素,因此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我们国家必须从“养儿防老”、私力救济的传统社会,转型到“靠政府防老”的现代公民社会。

  当一名农民工辛劳一生,能否获得体面的晚年生活,却得寄望于子女是否孝顺,是社会的一种无奈。

  其实,农民工养老不仅是一个群体的问题,更是一个体系性的课题,是一项涉及面广的综合性改革。比如,如何提高农民工的“五金”的落实,如何让农民工的就业权益得到保障,如何提高农民工的能力,如何建立更为完善、标准更高的保障体系等等。更重要的是,必须加快户籍改革,打破身份限制,给农民工更多的福利空间,才能全方位、多层次突破现有的养老困局。因此,目前更应该规范用工体系,加强保险合同签订以及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分层次、分类别地去实现“一卡通”,让农民工在城市之间自由流动。这样,农民工们为城市发展增光添彩的同时,也切实享受到应该有的保险待遇,进而尽快实现“共享社会均等服务,推进农民工市民化”的宏伟目标。

编辑:秦一乔

相关阅读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


华商网首页 | 新闻 | 论坛 | 视频 | 娱乐 | 体育 | 数码 | 财经 | 家居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嗨吃 | 婚嫁 | 旅游 | 潮购 | 交友 | 母婴 | 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