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0日 登录论坛 注册
华商网 > 新闻 > 国内

  “星地量子通信”地基试验。

  两年前突破百公里量子传输

  据此前媒体报道,量子通信具有传统通信方式所不具有的绝对安全特性,在国家安全、金融等信息安全领域有重大应用价值,并将逐渐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

  当前已经实用化的量子通信技术侧重于给传统信息加上“量子密钥”。量子能在现有的光纤通信网络中传播,所以“量子密钥”可以方便地叠加到现有的各种通信网络上。“只有采用量子信息才是安全的。”这样一切“窃听手段”将失去意义。

  要实现全球化量子密钥分发网络,人们需要突破距离的限制。2011年10月,中国科技大学潘建伟院士的团队研究成果让信息实现了“超时空穿越”,在没有任何光纤、电缆等通道的空间里,信息在一个地方消失,又在另一个地方出现,这就是神奇的量子态隐形传输。

  该团队在青海湖实现97公里的量子态隐形传输,而量子纠缠分发实验做到了102公里。实验证明了实现基于卫星的全球量子通信网络的可行性,这一研究2012年登上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杂志。

  星地量子通信获验证

  据中新网报道,记者今年5月2日从中国科大获悉,该校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潘建伟院士等组成的协同创新团队,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实现了星地量子密钥分发的全方位地面验证,为全球化量子网络奠定了技术基础,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光子学》上。

  要实现更远距离的甚至是全球任意两点的量子密钥分发,基于低轨道卫星的量子密钥分发是最具潜力和可行性的方案。但若要实现该方案,则需要克服大气层的传输损耗、量子信道效率等诸多问题。

  为了克服上述困难,相关研究团队进行多年合作技术攻关,自主研制了高速诱骗态量子密钥分发光源和轻便的收发整机,自主发展了高精度的跟瞄、高精度同步和高衰减链路下的高信噪比及低误码率单光子探测等关键技术。在此基础上,利用旋转平台来模拟低轨道卫星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利用热气球来模拟随机振动和卫星姿态;利用百公里地面自由空间信道来模拟星地之间高衰减链路信道,从而成功地验证了星地之间安全量子信道的可行性。

  据悉,该项研究为中国通过发射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实现基于星地量子通信的全球化量子网络和在大尺度量子理论基础检验,奠定了必要的技术基础。

编辑:王静

相关阅读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


华商网首页 | 新闻 | 论坛 | 视频 | 娱乐 | 体育 | 数码 | 财经 | 家居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嗨吃 | 婚嫁 | 旅游 | 潮购 | 交友 | 母婴 | 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