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8日 登录论坛 注册
华商网 > 新闻 > 陕西

  基层阻挠,高层强推

  “在未推行警车安装GPS系统前,全省法院的公车管理已经不能适应基层工作的需要。”陕西高院司法行政装备管理处副处长王乐向时代周报记者坦言。

  从2008年开始,陕西高院在全国法院系统率先开展“送法下乡”,深入争议发生地公开开庭审理案件,获得最高人民法院的肯定。为此,陕西基层法院也配置了大量车辆,但与之相适应的车辆管理配套措施并未来得及跟进。

  2010年年初,陕西高院一次性为全省法院系统配发办案用车500辆,保证了全省每一个法院都有制式囚车,每一个派出基层法院都有办案用车。

  面对“警车、公车越来越多,运行费用日益增加”的现实,在调查中,很多院长、庭长承认:公车在不少时间里存在“不务正业”,自己也不能完全掌握它们的实时用途。

  作为一种自律方式,在陕西司法系统内,法院吃了第一只螃蟹—给所有警车装上GPS系统。从2011年5月开始,陕西高院司法行政装备管理处工作人员随同设备、技术供应商,兵分三路同时在陕北、关中、陕南组织安装GPS系统,系统的费用来自中省(中央和省份)财政转移支付资金。

  警车安装GPS系统是一剂猛药,把各种违规违纪的门路堵住了。但问题也出现了,安装初期,来自基层法院的抵触情绪比较大,“困难和阻力很多”。

  这个原本在陕西省法院系统内引起很大震动的警车管理改革,即使直到目前,还会遇到个别人的阻挠,以致“不愿安装GPS的情况仍然存在”。

  “阻力来自诸多方面,”尹富民说,“一开始主要是有的基层法院的院长不情愿,毕竟警车有一定的特权功能,能给自己带来便利。大多数人是在心理上形成的排斥,认为安装了GPS系统有点像紧箍咒,只要是开这种警车,就感觉有一双无形的眼睛在盯着自己。”

  而在一些基层法院的司机心目中,最惬意的也许就是开着警车“私奔”了。一些司机将公车私用形象地喻为“私奔”,所以“出事”也较多。据介绍,基层法院干部编制很少,警车司机大部分是临聘人员,工资待遇低,但开着警车自我感觉良好,才让一些人情愿留下来。

  但装上了GPS系统后,受制于这套系统,警车特权功能不能发挥,不敢冒险“私奔”了,一些人觉得自己一下子成了弱势群体,有的司机干脆拍屁股辞职。

  据尹富民介绍,个别基层法院逃避GPS安装监管的理由,多是找车辆要报废、马上要审验或需要更换车辆为借口。对此,陕西高院“见招拆招”,对于称“快要报废,不用安装”的车辆,要求地方法院即刻将警车牌照交回;再找借口拖延安装的,对其车辆不给予签字审验。凡有警车存在不安装GPS使用及管理的基层单位,将直接影响到今后的车辆更新及车辆配备。

  陕西高院高层认识统一,态度坚决,以“强推硬逼”的姿态推行安装GPS系统,提出将警车管理纳入基层院长的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中。其中最让人震动的是,还发生了有人为逃避GPS系统的全程监控,偷偷剪断了线路,殊不知这样会引来报警。也有人怕因违纪遭处分,给“黑匣子”上泼水,造成故意损坏等事件。但安装GPS系统的执行力按部就班,不容含糊。

  历时3个月时间,从草案到最后实施,原本计划600万元实施的GPS系统安装方案,精打细算下来,最终花了470万元就基本完成了。

  尽管陕西高院高层通过多种渠道向基层传递警车改革的坚定决心,但仍有300多辆警车安装GPS系统不到位。对此,尹富民表示,对未安装GPS系统的警车已要求限期补装,对已达到报废年限和已注册登记手续不全的车辆,正积极协调有关单位按规定及时报废并注销车辆信息。

  “由于现实环境影响,警车全新的管理模式不可能完全一步到位,要经过复杂的过程。我想人们是会非常欢迎和支持这场改革的,这是一个人心所向的问题。如果很公正的话,改革的阻力可以忽略不计。”尹富民说。

  “从安装GPS系统,到随后设置"高压线"及执法观念大讨论等软硬手段,让上至庭长下至司机能集体形成共识,在短时间里习惯性地接受,对外是一种形象展示,对内是一种约束机制的改革,我认为这是政治文明的一大进步。”一位曾经调研过陕西高院警车管理改革的政法界人士如是说。

编辑:李晓飞

相关阅读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


华商网首页 | 新闻 | 论坛 | 视频 | 娱乐 | 体育 | 数码 | 财经 | 家居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嗨吃 | 婚嫁 | 旅游 | 潮购 | 交友 | 母婴 | 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