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减负,政治加分
“这套系统很强大。”在陕西省高院采访时,多名工作人员都为GPS这套车载电子监控系统的威力所“折服”。
“你看,神木县法院的49台警车中,其中显示有蓝点标识的,表明在执行公务,其他的都"趴"在法院的停车位待命。”在陕西高院司法行政装备处装备科办公室,工作人员罗静指着墙上的电子显示屏对时代周报记者说。罗静正一边盯着显示屏,一边通过电话执行巡查。
“基层作假都很难,安装运行初期,因为超速等违规原因,GPS系统报警得挺多,现在基本没有了。”电子屏幕上,罗静随机点击一下,对一辆基层法院的警车进行实时抽查,其实时定位立刻显示在屏幕上,行驶状态和线路与基层汇报的相吻合。
据介绍,根据事务和职能,作为陕西省法院系统共享的内务管理和服务系统,GPS警车管控系统目前按照省、市、县设置了三级管控平台。与此相配套,陕西高院主要负责检查督促,市县基层法院负责车辆的使用申报等日常管理。而警车使用过程中一旦违规,系统会在三个级别的平台同时报警,最基层一级在管理上无法弄虚作假,负责监控车辆的工作人员可以对违规车辆进行断电、断油处理。
但陕西高院司法行政装备管理处的工作人员向时代周报记者解释说,省高院目前实施远程“断油断电”,只是在国家法定节假日期间对全省法院所有警车定时开启,而且还要“提前发通知”。除非发现它停在旅游景区,否则日常贸然对违规警车采取“断油断电”,会造成交通事故和伤亡危险,一般不会使用。
尹富民认为,对警车安装GPS系统的改造核心,在于形成畅通的开放式信息发布机制,通过信息生产各环节的自律,形成优质信息的管控审核机制。
陕西省法院系统警车GPS管理系统平台运行近3年后,已逐渐挖掘出多种附加值。
“GPS的推行,是一场变革,也是"公车办公"的革命,这场革命,使警车真正回归到"公车要公用"的原始本位。”陕西高院办公室主任邓峰彬对时代周报记者说。
陕西高院院长阎庆文认为,GPS的使用,实际上是变滞后的制度管理为前置的源头管控,实质是通过以“车管人”的“倒逼机制”,实现警容警纪的彻底好转;以警容警纪的好转,实现后勤保障服务和司法审判与执行的“效率和质量”,最终实现司法为民的“公信与公正”。
统计显示,2010年陕西省法院系统车辆运行费为8614.2万元;2012年全省法院车辆运行费降为7308.68万元。相对照的是,2010年省法院机关车辆运行公里数为311.51万公里,而2012年同一指标降为283.44万公里。
“过去我们也有一些传统的管理方法,但对警车的管控,尤其是外出跑长途的,我们心里总觉得没底,现在警车管理的实时定位显示,让管理变得一目了然,还能实现灵活调度。”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下称“西安中院”)司法行政装备管理处副处长张勇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如监测有超速等行为引起系统报警,车管人员还可以及时提醒司机降速。
事实上,在陕西省高院推出警车GPS系统管理模式之前,西安中院也已经准备进行类似的尝试。
“当时我们想在警车和地方牌照的公车全部安装,想把全市两级法院的公车都管理起来,考察、论证做完了,准备要走政府采购程序了,刚好省院统一要求在警车上安装GPS系统。因为我们和省院两个系统不能实现对接,最后就统一按省院的方案安装了。”张勇说。
据介绍,西安中院每年审理的案件数量占全省1/3还要多,现有85台警用车辆,而全市两级法院在册警用车辆501台,业务用车量大,管理难度大。
西安中院宣传处处长孙健博向时代周报记者介绍,中院和基层法院的关系只是业务指导和审判监督,没有隶属关系,但只要基层的警车“出了事”,群众和社会都看成是和中院一起的事,所以就要把全市两级法院的警车统一管起来。作为陕西高院GPS警车管控系统中的一个市级管控平台,它的管理作用相当强。
据初步测算,GPS警车管控系统运行后,西安中院的案件数量、警用车辆数、车辆运行距离都增加了,但车辆运行费用反而略有下降。
“财政减负,政治加分。”有当地政府官员如此评价陕西高院的警车全新管理模式。
技术反腐+群众监督
“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司法改革的要求,法院的人事权、财权隶属于地方,在这种情况下,上级财政转移支付还能依靠到什么程度?但与法院经费保障相关联的是,高效、节约的法院自身运行机制的建立迫在眉睫,而陕西高院的警车管理改革,事实上已拉开新一轮司法改革和管理创新的序幕。”前述调研过陕西高院警车管理改革的政法界人士说。
“这个系统尽管功能齐全,但还需要技术优化。”陕西高院一位管理人员对时代周报记者说。
在一些人看来,装在警车上的GPS系统,能帮助掌握警车的行踪,但似乎在杜绝公车私用、监督和惩处中仍有一些“死角”。
而2013年国庆节期间,陕西商州区法院4名工作人员在出差途中,驾驶警车在榆林佳县白云山景区游玩,被群众拍了照片贴在网上,给运行中的GPS系统存在问题作了一个注脚。
陕西高院司法行政装备管理处装备科科长李立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下一步,计划将GPS系统平台与信息办公系统的内网平台进行互联互通。相互兼容的系统是获得线索的最好抓手,一旦全省法院系统的哪个警车出现违纪违规,自动甄别生成信息,并发出报警,再配合相关的纪律处分条例作为处分依托,让那些想要“公车私用”、“公车腐败”的人没有侥幸的空间。
“我们相信技术反腐的威力,但有时也会冤枉人。”一位西安市基层法院的工作人员对时代周报记者称,法院有时星期天办公,包括执行案子也免不了去往旅游景点,因此被人举报,“你说冤不冤?”现在,有时办公事,遇到可能去一些不大合适的地方,有的同志都不敢用警车,甚至开上自己的车去。
“这个平台是"自己监督自己"的机制,要做好警车的管理,除了不能留下制度"后门",还需要让群众雪亮的眼睛来监督。毕竟,只有外部监督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监督。”陕西高院一位部门负责人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