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限检测站工作人员:如果不超65(吨),可以从轻处罚,如果超65(吨)肯定处罚。
货车司机:肯定不超65,不卸(货)你要讲。
工作人员:我刚才说了,如果是化工燃料,可以不卸货,可以照顾你。(每辆车交)200(元)。
原来,只要交200元罚款,即使超载也可以继续上路行驶。长期与这个行业打交道的一名货车司机说,超限检测站一直是这么做的。货车维权司机王金伍曾对永城当地的公路管理状况进行过多次调查了解,他说,其实类似的问题比较普遍。
维权司机王金伍:咱们从2006年,处理超限到现在,治理超限9年,我感觉现在最大的问题,并不是说货车(超限减少)了,而且治超限的本身,治超限的本身,人员队伍庞大,据我了解,有些县级,治超队伍大于100人。按照交通部的标准,一个超限站只有45个人,所以说它这个治超队伍庞大,它的经费来源靠罚款,罚款返款。罚款多了,它可以,这个单位福利好了,待遇好了,就是靠这个。
那位女车主和她的货车当时到底遭遇了什么,由于当事人眼下还在医院抢救,只能等待下一步相关部门的介入和调查。不过有一点可以确定,路政有关负责人强调的按程序执法和调查到的给200元就放行形成了鲜明对比。永城公路执法人员到底有多少人,罚款和工资待遇之间是什么关系?
河南永城公路执法一笔糊涂账
是不是真的像那些车主们所反映的那样,执法人员严重超编,运行费用全依靠罚款?《经济半小时》记者对永城运政、路政执法人员数量进行了调查核实。
河南省永城市公路局法制办主任曹学军:执法人员是40(人),路政、包括(流动)治超(人员)。
《经济半小时》记者:那你们这个具体是什么性质的?
曹学军:具体性质我们也搞不清,但是我们没有临时工,全是正式工,我们全是执法人员。
面对采访,永城公路局法制办负责人在计算了一阵后告诉《经济半小时》记者,路政执法人员总共是40人,但在路政大队负责人那里,人员又变成了另外一个数字。
河南永城市公路局路政大队大队长高永福:按照这个政府的编制是70人,目前现在人员是42人。
高永福说,现在路政人员是42人,和曹学军的不尽相同,但《经济半小时》记者在当地路政执法检测点偶然发现一张人员名单表,这上面人数又有变化,总共有44个人。
《经济半小时》记者:有44个人?
工作人员:42个人。
《经济半小时》记者:这不是标的44个人?
工作人员:……
表面看,不论是40人、42人、还是44人,整体出入都不大。如果这就是永城路政的全部真实情况的话,似乎也能理解。然而,一位知情人却告诉记者,当地路政大队的人数,至少要比这些负责人告诉记者的要多一倍。
知情人:执法大队,将近100(人)。
《经济半小时》记者:将近100人?那怎么会有这么大差距?
知情人:这是一个样,河南一个样。不能让其他人知道。
为了进一步证明自己所言不虚,这位知情人士还拿出当地公路管理局通讯录,他说,光这本通讯录上面路政执法大队的人数就有48人。
知情人:他们现在在职的,还有很多人没填写。
那么,当地运政人员的人员情况又怎么样呢?
河南省永城运管局副局长兼运政大队大队长刘新栋:50个人,真的,我就说执法人员这些。
刘新栋告诉《经济半小时》记者,这50个人,他是凭记忆说的,具体人数多少,需要找财会人员,此时,记者提出想看看人员花名册,但是直到记者采访离开,没有见到相关的财会人员,也没看到人员花名册,当地运政执法人员究竟有多少人,仍然没有人能说清楚。那么不论是多少人,人员工资、办公费用等来源又是什么呢?
《经济半小时》记者:那怎么解决(人员收入)资金?
刘新栋:上面拨资金,也就400多万(元)。
《经济半小时》记者:能解决多少人(收入)?
刘新栋:这个所以说,就是很大的问题,现在有多少,我们真的去罚,能保证多少,能保证多少。
《经济半小时》记者:一年……罚了多少钱?
刘新栋:这个……,我没有参与。
《经济半小时》记者:超限站一年收费多少呢?
曹学军:超限(罚款),一年大概是收300多万(元),这个钱我们也不问。
知情人:经费,现在全部从这个,在他们执法这个过程中,这些罚款,罚100块钱,返(还)给(执法人员)70块钱好处费,然后(合)一块,然后决定怎么分,怎么罚。
《经济半小时》记者:这个有没有相关的单据?
知情人:这个单据,你要(去)财政部门,是不允许你随便乱看的。一个(财务)制度管理,不让用,一般是不会让你看的。所以他们指这个,你也查不到,他们就这样弄。
《经济半小时》记者对永城路政、运政两个部门采访了两天,但最终,对当地路政、运政执法大队究竟有多少人,每年经费多少,“治超”罚款多少,罚款是否返还,两个单位的有关负责人也没能给出明确答案。但常在这一带跑的货车司机、车主们告诉记者,在这里,他们被迫常年购买运政、路政罚款年票、月票来为车辆买“保险”,但是,有时候这种“保险”也不保险。11月14日下午,目睹自己车主喝农药自杀的货车司机郭万里告诉记者,车主温丽之所以拿命相搏,并不仅仅是为了当天的罚款,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上个月他们才被罚了。
郭万里 :我们(车主)气得确实不行,因为上个月刚在那边,(被)罚了好几万(元),这次心里面承受不了。
郭万里说,尽管他们都按时购买了年票月票,但就像当天发生的事情一样,要罚就罚,根本没有商量的余地,所以,才出现了本节目开头提到的车主以命相拼的极端个案。就在《经济半小时》记者调查的过程中,又接到群众反映,路政部门的执法车辆本身就存在违法使用问题。
《经济半小时》记者:你看,他说这个车,查询了解,是到2009年,违法未处理,那现在都2013年了,怎么还在使用?
河南省永城市道路运输管理局书记:具体这个情况,我不太了解。
《经济半小时》记者:那这个怎么理解,就说这个东西,这执法车是一种,本身就是违法的。
河南省永城市道路运输管理局书记:违法。
《经济半小时》记者:那怎么还在使用执法车呢?
河南省永城市道路运输管理局书记:现在没车。
《经济半小时》记者:像这种车有几辆车?
河南省永城市道路运输管理局书记:三个车。
对于自己部门的人员和财务说不清楚,我们不敢肯定这些部门负责人是真糊涂还是装糊涂。在全国,类似永城这样的地方还有多少,究竟有没有可能告别公路三乱?在地处河南、安徽、江苏、山东四省交界的河南永城,《经济半小时》记者遇到了一系列奇怪的现象,超取站收200元就随意放行,管理人员面对镜头却强调他们按程序处罚;知情人反映罚款70%返还,负责人却推脱说帐目不清楚,无从查起。事实上,永城存在的问题并不是个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