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17日 登录论坛 注册
华商网 > 新闻 > 国内

  核心阅读

  12月1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发布会介绍探月工程嫦娥三号任务有关情况,国防科工局新闻发言人吴志坚表示,嫦娥三号实现了我国航天领域的“七大创新”,任务的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第二步战略目标的全面实现。

  他说,探月工程将转入三期,主要目标是实现无人自动采样返回,嫦娥五号将于2017年前后完成研制并择机发射。

  嫦娥三号80%是新技术、新产品

  吴志坚介绍说,12月15日嫦娥三号探测器进行了两器分离和互拍成像,成功传回五星红旗的图片,标志着嫦娥三号任务的圆满成功。任务整个过程做到了“准时发射、精确入轨、安全着陆、可靠分离、成功巡视”。

  据介绍,探月工程2004年经国务院批准立项,2006年2月,我国将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列为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分为“绕、落、回”三期。

  吴志坚说,嫦娥三号任务在动力下降、两器分离、月地间遥操作、月面生存、测控通信等方面,突破了一批重大关键技术,取得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实现了我国航天领域的“七大创新”。

  这些创新包括:首次实现我国航天器在地外天体软着陆;首次实现我国航天器在地外天体巡视勘察;首次实现对月面探测器的遥操作;首次研制我国大型深空站,初步建成深空测控通信网;首次在月面开展多种形式的科学探测等。

  针对嫦娥三号探测器的创新和难点,探月工程二期副总设计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副主任于登云认为可以概括为“四新”和“两难”。

  其中,“四新”指技术新、产品新、平台新、环境新,探测器本身80%是新技术、新产品,嫦娥三号着陆的月球,是中国的航天器从来没有去过的。

  “两难”指关键技术攻关难,如月面软着陆、两器分离、月面遥控操作等;地面验证难,要保证落月及落月后万无一失,就必须在地面尽可能做充分验证,比如悬停、避障、缓速下降试验,“我们都做了地面模拟”,于登云说。

  吴志坚表示,嫦娥三号着陆器设计寿命1年,巡视器设计寿命3个月。目前,嫦娥三号已经开始着陆器的就位探测和巡视器的自动巡视勘察,科学探测任务陆续展开。

 [1] [2] 下一页

编辑:王秋阳

相关阅读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


华商网首页 | 新闻 | 论坛 | 视频 | 娱乐 | 体育 | 数码 | 财经 | 家居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嗨吃 | 婚嫁 | 旅游 | 潮购 | 交友 | 母婴 | 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