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19日 登录论坛 注册
华商网 > 新闻 > 社会

 

  论文多也不保险,还得找评委拉票

  至于课题,有教师评价说,评审多看重教师拿到多少课题,而不是课题所取得的学术成果。

  上述博导告诉记者,由于学校名额限制,评职称除了完成论文和课题“硬指标”外,还要人脉广。“比如今年只有十个教授名额,即使你比往年评上同级职称的总分高或者发表的科研成果多,也不一定管用,在学校评委投票环节,人脉广、人缘好的候选人更有优势。”

  胡静说,如此学术评议的结果就是,促使一些高校教师找关系发表一些科研价值不是很高的论文论著,在职称评审时再托熟人找评委拉票。

  对此,李小琳无奈地说,她很希望学校的评审能来听听她上课,但遗憾的是,评职称很少看课堂教学。胡静除了每天给学生上课,剩下的精力就都用于写论文、四处求人发论文。

 

  行政人员“权力”大,反能轻松评教授

  曾经愤然表示“永不候选院士”的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原院长饶毅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在评选院士时,有些候选人因为学术以外的原因被“干掉”。“我1995年回国时,参加过中国自然科学基金的一个工作讨论,其中就讨论到一个科学家的课题,然后我就听参评的人告诉我,这个人的丈夫刚刚去世,意思是得适当照顾照顾、安慰一下。我说我们讨论一个人是不是好的科学家,首先就要去看他的科研成就、教学水平,但现在课题的申报和评审的很多因素与科学无关。”

  山东师范大学一位教授表示,在现行“指标论英雄”的职称评价体系中,一些行政人员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能轻松评上教授,对认真花费大量时间钻研学术的教师来说是一种不公。

  储朝晖认为,高校教师评职称拼“指标”和关系,仅是教育行政化的一个缩影,因为一切行政办教育的结果都是简单化、指标化对待教育,而专业的学术评价则被淡化。

编辑:曹静

相关阅读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


华商网首页 | 新闻 | 论坛 | 视频 | 娱乐 | 体育 | 数码 | 财经 | 家居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嗨吃 | 婚嫁 | 旅游 | 潮购 | 交友 | 母婴 | 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