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渭河,距离西安市区很远,然而在清康熙年间,渭河河道西安段就在北三环附近。短短300年间,渭河西安段向北移了3000米。昨日,“2013年中国考古新发现”论坛在京举办,遴选出2013年中国考古界六项重要发现,西安秦始皇陵园、西安渭桥遗址入选。而西安渭桥遗址的新发现,对研究渭河变迁意义重大。
长880米 宽远大于15.4米 一号桥成世界最大木梁柱桥
2012年4月中旬,群众在北三环外西席村、高庙村北的挖沙坑内发现两座暴露出的秦汉古桥。而后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省考古研究院、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成立渭桥考古队,展开考古勘察,共发现3组7座渭河古桥。其中,正对汉长安城北城墙中间城门厨城门外1组5座,分别是厨城门一到五号桥。还有一座汉长安城洛城门外的洛城门桥,此外,在洛城门桥东北方向约10公里又发现一座渭河古桥。
其中,厨城门一号桥桥梁东西两侧桥桩间的距离约15.4米(约合秦汉六丈六尺),南北长度约880米,由此推测其桥面宽度应该远大于15.4米,根据桥梁长度,当时渭河河道宽度至少在800米。据悉,一号桥是迄今发现的世界上最大的木梁柱桥。
据考古专家介绍,这座古桥是丝绸之路从汉长安城出发后的第一座桥梁,也是秦汉时期社会经济、文化、军事行为的重要通道。
沿用至清代渭河桥“服役”近2000年
对于厨城门一号桥的考古发掘一直备受关注,去年考古人员在桥梁堆积物中发现个别皇宋通宝铜钱等遗物。专家据此推测,该桥可能始建于秦,沿用到宋代后废弃。
然而今年考古人员竟然发现“康熙通宝”等清代遗物。省考古研究院考古专家王志友介绍,据此可基本判定,至少在康熙年间渭河主流还处于北三环外的发掘区附近,而该处离今天的渭河主河道约3000米。
记者查阅史料发现,康熙在位时间为1662年—1722年,距今有300年左右,也就意味着渭河河道西安段从原来的位置北三环外西席村附近,到今天的渭河主河道,北移3000米,仅用了300年左右。而以前学术界普遍认为“渭河从秦汉时期以年均几米的速度北移”,现在看来这种认识是不成立的。
至于之后渭河如何做到“迅速”北上,目前还不清楚。但此次发现对研究渭河的变迁和关中环境史十分重要,而当时渭河西安段河道位置的确定还会引发很多问题,比如当时的咸阳城到底在哪,人们熟知的泾渭交汇点又在哪,而现在渭河西安段的主河道在当时又是什么地方……这些都有待专家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