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行动的警用直升机起飞。容础文 摄
出动警用直升机参与行动航拍图。容础文摄
警方发现一制毒窝点。景国民 摄
警方缴获大量毒品。钱文攀 摄
2013年12月29日凌晨,离元旦还剩3天时间,汕尾陆丰博社村却不那么平静。清辉月色下,3000余警力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悄悄向此处集结。重兵压境,一场声势浩大的禁毒战役即将打响。
在陆丰地区历史上,曾因制贩毒、制贩假币犯罪而两次受到重兵入村围剿,这是第三次。在前两次的行动中,警方都曾遭到当地犯罪分子的恶意围攻和暴力抗法。而这一次行动,目标是陆丰制贩毒“第一堡垒村”,可想而知,更是一场攻坚战。
战役在凌晨4时打响。在周密部署下,此役竟出奇地顺利,109个行动小组纷纷传来捷报。据统计,此次清剿行动,一举摧毁18个特大制贩毒犯罪团伙,抓捕网络成员182名,捣毁制毒工场77个和1个炸药制造窝点,缴获冰毒2.9吨、制毒原料23吨、枪支9支子弹62发、手雷1枚等。
行动中,头号目标人物——博社村村支书、村委会主任蔡东家落网,制贩毒“开山元老”蔡良火落网,“陆丰派”冰毒制造权威人物蔡旋落网,操控国内部分省区冰毒市场“重量级毒枭”蔡昭荣落网。这是我省打击毒品犯罪用兵规模最大、抓捕对象最多、打击震慑效果最好的一次标志性战役。
毒情严重全村两成以上家庭制贩毒
陆丰涉毒问题由来已久,1999年和2011年两次“戴帽”,被国家禁毒委列为涉毒重点整治地区。近三年,陆丰冰毒占全国份额已超过三分之一。犯罪分子不断“转型升级”,制造冰毒的生产工序越来越简单、周期越来越短、产量越来越大。
“三甲”地区的甲西镇有着良好的交通优势,它处于深圳与汕头两个经济特区的腹地,南临南海,毗邻港澳,海岸线长约11公里,为制贩毒网络发展提供便利。在甲西镇22个行政村中,博社村是涉毒严重的“第一大村”。该村占地面积0.54平方公里,周长3300米,全村1700多户,人口14000多人。全村独立房屋2000余间,旧屋约占三分之一,多为平房。村内建筑格局凌乱、间隔狭窄,多为“亲吻楼”,很多都没有门牌号。道路狭小,除两条贯通该村南北可行驶小汽车路段外,其余路段只能通行三轮车、摩托车。
近几年,村内制贩毒犯罪成恶性蔓延态势,统计数据显示,3年来,该村在全国公安查缉的涉毒案件中所占比例逐年增长,从14%发展到目前已超过40%。调查统计,村内有两成以上家庭直接或参股从事制贩毒活动。
由于村道狭小、房子低矮,有限的空间无法满足存放大量冰毒原材料和半成品的需求,有人直接把原材料或半成品存放在屋与屋之间不到一米宽的过道上,可谓明目张胆;低调一点的,则把自家房子的空余地带用军用迷彩网遮挡起来,在迷彩网下面堆放用于生产冰毒的器具和原材料;胆子小一点的,就在自家弄个小密室,悄悄地生产着冰毒。
制毒产业化,村内污水横流,地表水面严重被污染,每家每户只好打井取水。“菜园毁了!荔枝园也毁了!”有村民诉苦,现在连水也毁了,冰毒产业成了断子绝孙的产业。
由于制造冰毒需要大量的电力,原本脆弱的农村电网满足不了用电需求,经常断电,一断就是一两个礼拜,而博社村基本上每家每户都配备了发电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