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1月07日 登录论坛 注册
华商网 > 新闻 > 国内

  眼光观察:如何防范个人隐私的泄露?

  “泄密门”事件一再发生,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我国相关法制标准不健全。目前我国已经制定了较为完善的隐私保护法,但其实并不适用于互联网。针对当前网络信息安全的相关法律还处于空白状态,有媒体评论指出应尽快制定相关法律条款,权利保护、责任认定、责任追究和法律保障上对个人信息保护予以详细规定,将个人、网站和监管机构所应承担的责任、义务理清,使泄密事件的解决有法可依,这才能根本上避免让不法分子有可趁之机。

  在近期举行的2013中国网络安全大会上,工信部电子工业标准化信息安全研究中心副主任罗锋盈透露,信息安全领域将出台新国家标准。不过,互联网个人信息的保护除了要加强立法,还应进一步规范互联网企业的行为,通过诸如行业协会等组织对网企进行规范监管。同时,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企业也要注重自己的社会义务,注重对消费者权益的维护。

  此外,用户自身提高安全防范意识也十分重要。用户除了办理业务过程中留存的身份信息、快递信息、网站注册信息等,还有更多的隐私信息需要妥善保护。如我们手机中的照片、视频、办公文件,电脑中的私人文件等,我们个人需要自己特别注意的,用户自身不定期修改各类密码;手机用户要更有选择性地下载应用,评价高、流行不能成为选择标准;刷码族们切记不要见码就刷, 应选择权威性平台上的二维码,最好手机上安装二维码检测工具……毕竟,提前防护总好过亡羊补牢。

编辑:曹静

相关阅读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


华商网首页 | 新闻 | 论坛 | 视频 | 娱乐 | 体育 | 数码 | 财经 | 家居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嗨吃 | 婚嫁 | 旅游 | 潮购 | 交友 | 母婴 | 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