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10时15分 地点:钟表馆
古建中拆“违建”
故宫的钟表馆设在景运门外的奉先殿内,共展出十八世纪中外制造的各式钟表200余件。昨天,这里开始拆除古建中的“违建”。
记者一行赶到时,一位工作人员抡着大锤正拆彩钢房。单霁翔介绍,这里原本是钟表馆的检票室和安检用房。但与周边环境并不和谐,而且存在安全隐患。
据了解,故宫是世界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木质结构古代宫殿建筑群,木结构古建筑的最大威胁来自火灾。为补充工作用房的不足,博物院内曾先后建起58处彩钢房,有的搭建在古建筑附近或紧贴古建筑,安全通道狭小。更危险的是,彩钢板中含有聚苯材质,属于易燃可燃材料,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
拆违计划:
彩钢房全拆除
故宫博物院将利用每周闭馆时间,按计划、分步骤拆除故宫内全部彩钢房,彻底消除安全隐患,以保护故宫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目前,故宫已经拆除了15处类似“违建”。
今后,原来被彩钢房占据的地区将建起与院内建筑风格相一致的安检房屋,同时提高安全性和舒适性,消除安全隐患。
时间:10时35分 地点:珍宝馆
大禹治水图玉山子换展柜
故宫里的“镇宫之宝”,放在珍宝馆乐寿堂里的大禹治水图玉山子算一件。
当年,这件文物的原料从新疆运到北京,历时3年多。巧匠在宫内完成设计,制作成蜡样,送乾隆阅示批准后将巨大玉石发往扬州。因担心扬州天热,蜡样熔化,又照蜡样再刻成木样,由苏扬匠师历时6年琢成,玉山子运达北京后,择地安放,刻字钤印,又用去两年工夫,才大功告成。
自乾隆年间这件国宝落座后,再未挪动过,一直陈设在乐寿堂中。昨天,3名工作人员站在梯子上,更换展柜顶部的照明。
目前国宝外围的展柜是反光材质,将被淘汰。故宫将利用每周闭馆时间,将珍宝馆里的展柜都换成不反光材质,方便观众参观。
布展计划:
珍宝馆十年首换展
自2004年以来,珍宝馆还从未更换过展览,今后考虑每半年或一季度就重新布展一次,让故宫更多珍宝与观众见面。
此外,由于平时客流大,无法维护更换的故宫内部分大型设备,如室内灯光、展柜灯光、柜内展板、大型说明牌、恒湿机、巨幅海报等也将利用闭馆时间更换和维护。
对话
扫图片
记者:故宫上一次定期全天闭馆是何时?
单霁翔: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故宫还延续着逢周一闭馆的制度,现在北京大部分博物馆也是如此。但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来故宫博物院参观的客流逐年增加,为满足更多人参观故宫的愿望,故宫逐渐取消闭馆,一年几乎天天开放,遇到节假日还会提前一小时开门。
记者:为什么故宫现在又每周闭馆?
单霁翔:每周闭馆是为使开放区的古建筑、文物展品得以“喘息”。闭馆期间,故宫人不歇,对文物进行维护清理,对开放区域的设施设备进行检修整理,使观众获得更加安全、更加舒适、更加优质的参观环境。
同时,故宫的员工也能有时间进行培训充电。培训已经开始,员工将先参与“平安故宫”工程安全培训,保证古建筑的安全、文物藏品的安全、观众的安全。国家文物局督察司司长叶春为员工讲了“平安故宫”工程安全培训的第一课。
去年故宫已开始每周闭馆半天,但从文物保养的角度讲,时间仓促,很多文物保养刚开始就需要收尾。同时,闭馆半天也对游客的参观有所影响。所以,今年起,故宫正式实行全年周一全天闭馆(国家法定节假日和暑期除外),以更好地保护故宫世界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