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17日,眉县横渠镇古城村,姜秀莲在家中整理柴火 本报记者宋秉琴摄
今年71岁的姜秀莲,1982年到2012年这30年间一直在眉县横渠镇敬老院里,然而她可不是住在敬老院里的老人,而是悉心照顾这里老人的贴心人。
她是院长、炊事员、 服务员、卫生员
1月17日,在眉县横渠镇古城村6组,姜秀莲老人正和村里的老人在家门口聊天,见到记者,她热情地招呼进屋,行动自如,显得比同龄人身体要硬朗。
姜秀莲与老伴李长生育有两儿三女,1982年,村里敬老院要选聘一名看护员,因姜秀莲之前经常帮助孤寡老人挑水、做饭,经村民、干部提议姜秀莲被选中。当时,她家中大女儿15岁,其余4个孩子尚年幼,最小的儿子才3岁,家中还有年长的公婆需要照顾,但姜秀莲没有因家中困难而推脱,答应了乡亲们的请求。
“从那以后,我放不下那些老人,他们跟我的家人一样重要。”刚开始几年,敬老院里只有5位“五保”老人。看护员也只有她一人,她每天凌晨5时起床开始照顾老人,耕地种菜、做饭喂饭、缝被褥洗衣服、擦药洗澡……
姜秀莲对自己的总结是:“在敬老院里我有四个角色,一个是院长,一个是炊事员,一个是服务员,一个是卫生员。”年复一年,周而复始,敬老院的老人从5名增加到20余名,工作量也越来越大,但她从没有抱怨过。
2012年这一年,姜秀莲正式离开了她工作了整整30年的岗位。
“这几十年里,她忙得几乎没停下来过”
1997年,姜秀莲的母亲病重,临终前亲人们都守在床边,唯独缺了姜秀莲。哥哥跑到敬老院去找她,却发现姜秀莲守着4个正在挂吊针的老人,“我走了这几位老人没有人管不行,”直到几位老人挂完针,天黑时她才急忙奔到母亲床边,可母亲已经永远地走了……
因忙于工作,姜秀莲觉得很亏欠家人。“大儿媳妇生了孩子,坐月子时,我也没能在身边照顾。”说完,姜秀莲沉默了。
而这之后,姜秀莲的婆婆在床上瘫痪了两年,她每天奔波于敬老院和家之间,忙得脚不沾地。姜秀莲不嫌脏不嫌累,为便秘的老人掏大便,在日复一日的端屎倒尿、洗衣做饭、喂饭喂水中,姜秀莲在敬老院一晃工作了30年。其间相继有21名老人安详去世,年龄最大的达到90岁高龄。
儿媳妇谈起婆婆的善行说:“我妈心善爱帮助别人,我们在家辛苦点也无妨,我们以后也会好好孝顺我爸妈。”邻居张当英也把姜秀莲这么多年的辛苦都看在眼里,“这几十年里,她忙得几乎没停下来过,现在才有工夫跟我们谝谝家常。”
正因姜秀莲的行为常人不能及,她曾获得过全国敬老好儿女金榜奖;2013年底,又获得宝鸡市第三届道德模范助人为乐奖。作为一名普通的农民,姜秀莲说:“自己虽然没文化,但懂得积德行善,敬老爱老。”
本报记者党扬眉实习生张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