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家住西安城东的周晓玲(化名)将婆婆送上了开往乡下的火车。和别人不同的是,她婆婆的行李竟是一行李箱塑料袋。
“那哪能叫偷,我不过是拿了几个塑料袋”
27岁的周晓玲总是对她婆婆赞不绝口,“我婆婆姓王,外地人,春节前来西安和我们团聚。她在这儿住了一个多月,包办了家里各种家务。”可婆婆做的一件事也让她耿耿于怀,“逛超市是婆婆闲暇时最大的爱好,开始我以为她老去买便宜菜,但观察了几天发现并不是这样。”
“婆婆进了超市,常常走到称散货的摊位前,娴熟地撕下一长截超市专用塑料袋,塞进外衣口袋,还到角落整理整理。然后又绕到卖菜的摊位,继续撕。有次我连忙上去劝她别撕了,她看是我,并不见外,继续往口袋里塞。正在这时,一位邻居突然出现在对面,看着我们,不知人家察觉出啥没,反正我觉得自己脸都臊红了。”
那次回家后,婆婆对超市的事情没当回儿事儿,可周晓玲还是忍不住地问:“妈,你一直‘偷’超市的塑料袋吗?”
她婆婆笑着说:“那哪能叫偷,我不过是拿了几个超市的塑料袋。老家也有超市,但那边人熟,不好意思。超市的袋子质量好,回家装个垃圾、零碎东西挺实用。我收拾的都在枕头下面压着呢,看我会过日子吧。”
儿媳买好几卷塑料袋送婆婆,希望别再拿人家的
周晓玲走进卧室掀开被角,发现一厚沓塑料袋,四角对齐,叠放的十分平整,旁边还放着一小叠一小叠的卫生纸。周晓玲问婆婆为啥攒了这么多的卫生纸,她说:“我经常排队去撕一家快餐店的纸。你也可以跟我学学,这样能为家里省出不少钱呢。”
周晓玲听着半是感动半是为难,“婆婆平时和我们生活得很融洽,但我还是接受不了她这爱撕塑料袋、攒卫生纸的行为。送她回老家时,我除了把她收集的塑料袋装进行李箱外,还花钱买了好几卷塑料袋。最后,行李箱里除了简单行李,就只剩塑料袋了。我还叮嘱让她以后别干这事儿,她笑着说老家人太熟,她不好意思这样干。”
社区记者付启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