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3月18日 登录论坛 注册
华商网 > 新闻 > 陕西

  一如既往将教育作为访问重点

  米歇尔在白宫网站博客中表示,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在世界舞台上扮演着重要角色,中国将是自己出访经历中重要的又一站,而她也将一如既往将教育作为出访的重点。

  她提到,中国如今也已是排名第五位的美国年轻人留学目的国,中国留学生也是美国国际学生中的最大生源。世界各国的年轻人将一起面对诸多挑战,美国年轻一代也需要应对全球化潮流,更多了解其他文化、语言、风俗。

  如今,会说些中国话、认识中国人、懂点“中国事”甚至有个中国名字的美国人的确越来越常见——不仅是政府机构和智库云集的华盛顿,也不尽是纽约、波士顿、洛杉矶等大都会地区。尽管未必能用“中国热”这种字眼来形容,美国社会对中国日益提升的认知兴趣和需求是不争的事实。论规模,西班牙语、法语、日语等仍属美国孩子学外语的“传统项目”;但论增长速度,汉语是数一数二的后起之秀。2011年,美国开设汉语课的公立大中小学超过5000所;学习汉语学生人数突破20万人,相当于5年前的10倍。

  3月4日陪孩子们与米歇尔交流的中文老师邵怡告诉记者,这批六年级学生是该校第一批接受浸入式中文教学的学生,现已学习中文6年,在中国旅行时日常基础对话没有问题。六年级目前采取隔天轮流全英文、全中文教学的模式;除了中文课,数学等其他课程也均用中文授课。

  “家长们都非常支持孩子们学中文,学校还专门为家长也开设了中文课程,”邵怡说。据介绍,育英学校浸入式中文教学在当地越来越受欢迎,2013至2014学年共有逾千人申请该校40个新生名额。

  记者曾接触过不少学中文的美国年轻人,其中不少人学习动机很实在——今后总免不了与中国、中国人打交道,应该未雨绸缪先学学对方的语言和文化。

  面对一个面貌多样、与自己不同且仍迅速变化的中国,大多数美国人的感观仍然复杂、了解仍然匮乏,“刻板印象”并不鲜见。“中国威胁论”也在美国社会、尤其是对“超级大国”地位和美国优越主义有着挥之不去情结的中老年一代中有市场。

  美国知名民调机构盖洛普公司去年6月曾公布一项民调,结果显示55%美国人认为中国是美国的友好甚至同盟国家。但有意思的是,在18岁至29岁年轻人群中,认为中国属于友好甚至同盟国家的比例蹿升至72%。

  为什么会有这种“中国印象”的代际差异?原因之一或许是年轻人成长在一个更趋多极化的世界中。在这个世界中,中国同学、中国美食、中国制造、“功夫熊猫”以及美国动物园内备受青睐的不会功夫的真熊猫,都显得近在咫尺。

  小资料:美国的“第一夫人外交”

  美国现任总统奥巴马的夫人米歇尔3月下旬的访华,并非她以美国“第一夫人”身份首次外事访问“独秀”——此前,她曾于2010年赴海地视察地震灾情,2011年曾访问博茨瓦纳和南非,均属“单飞”。

  当然,单独访华的“第一夫人”也有前例,希拉里·克林顿曾于在克林顿政府时期率美国代表团访华,参加在北京举行的联合国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

  在肯尼迪政府时代,“第一夫人”杰奎琳以其年轻、时尚、优雅的独特气质赢得外界关注和好感,也由此充分发挥了“夫人外交”的影响力,曾单独出访希腊、意大利,甚至还以“友好大使”身份单独出访巴基斯坦、阿富汗。

  作为美国“第一夫人”代表人物,前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夫人埃莉诺很大地拓展了这个角色的影响力和“夫人外交”概念,也是美国首位单独领衔出访的“第一夫人”,尤其曾在二战期间作为红十字会代表出访欧洲等地。

编辑:李晓飞

相关阅读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


华商网首页 | 新闻 | 论坛 | 视频 | 娱乐 | 体育 | 数码 | 财经 | 家居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嗨吃 | 婚嫁 | 旅游 | 潮购 | 交友 | 母婴 | 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