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陕西经济发展的力量中,行政区和开发区互为依托,相互补充,发展欣欣向荣。从2009年的第六届陕西经济推动力总评榜开始,主办方将关注的目光投向推动陕西经济发展中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的区域经济。
从关注增长速度向注重丰富发展内涵转变
有专家指出,区域经济是一种综合性的经济发展的地理概念。它反映区域性的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现状及其问题,尤其是指矿物资源、土地资源、人力资源和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程度,主要表现在地区生产力布局的科学性和经济效益上。区域经济的效果,并不单纯反映在经济指标上,还要综合考虑社会总体经济效益和地区性的生态效益。
据介绍,关中、陕北、陕南间区域发展不平衡一直是制约陕西发展的瓶颈。从“关中率先发展、陕北跨越发展、陕南突破发展”的战略目标到“关中创新发展、陕北持续发展、陕南循环发展”新的区域总体战略,陕西从更多关注量的扩张向更加注重质的提升转变,从更多关注增长速度向更加注重丰富发展内涵转变。
区域成长性、生活幸福指数是评选的重要指标
2009年6月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后,“大关中”的创新辐射作用进一步凸显,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同年举办的第六届陕西经济推动力总评榜活动在策划前期,就抓住“关中天水经济区”的热点,创新推出“2009陕西经济最具推动力区域”奖项,为今后活动的规格、创意打下了良好的开端和基础。
在2010年的第七届陕西经济推动力总评榜上,以“西部大开发十年”为契机作为活动主题,关注“责任”、关注“区域经济”。在深度关注区域经济发展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贡献的同时,将“社会责任”要素列为参评企业的重要参考。
据介绍,在第十届陕西经济推动力总评榜中,特别推出“2013年度陕西经济推动力区域”奖项,2013年区域的成长性、城市面貌、公共管理水平是否显著提高、环保生态指数、对于提升区域市民工作和生活幸福指数的贡献和表现等将是评选的主要指标。
区域发展拉动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
资料显示:1991年,陕西省成立第一家开发区,截至2012年底,省内共有国家级经开区5个,国家级高新区6个,省级开发区16个,覆盖了全省11个市区。陕西省省级开发区主要经济指标每年增长都在20%以上,已经成为全省经济最活跃、增长潜力最大的区域。
据了解,良好的投资发展环境,吸引了国内外数千家各类企业进入园区发展,其中世界500强企业在陕投资的82家企业以及200多家中国500强企业,绝大多数都落户在开发区。这些项目对促进陕西对外开放、加快城市化进程、拉动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劲带动下,城乡居民收入也稳步增加。2月20日,国家统计局陕西调查总队发布2013年陕西民生调查报告显示,全省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居民收入增速接近全省经济发展速度,增速快于全国平均水平。
回望过去,展望未来,关中、陕北、陕南三大区域将继续在推动陕西经济发展的进程中,根据自身优势扮演重要角色。各地市、区县、开发区也将各显才能,为经济发展和城乡居民增收贡献力量。本报记者赵伯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