砷是农作物生长过程中的有害元素,土壤中砷含量过高农作物根条数便会减少,根系发黑,产量下降,农作物矮小叶片发黄,生长缓慢, 不同种类植物对土壤中砷污染的抗性不同早生植物抗性大于水生植物,禾谷类植物抗性大于豆类、黄瓜等蔬菜。为了减少用水无奈之下村民们只能改种玉米、红薯等容易成活,需水量少的农作物。
记者:以前都是水稻?
鹤山村村民:都是水稻。
记者:后来大家为什么不种水稻了?
村民:搞不成水稻,砷中毒没法栽上(苗),长不起来就种包谷搞玉米。
村民告诉记者现在地里种上玉米和红薯虽然能成活,但是产量很低,玉米在其他地方种植能产500、600公斤/亩,而在这里产量只是其他地方的一半,只能产200、300公斤/亩,除了产量低,还有另一个残酷的现实摆在了村民的面前。
村民唐熙志:我去年的包谷、玉米还有1000多斤,到现在都还没有卖出去堆在家里面,没有人收。
记者:你们家里都种什么呀?
村民:种苞谷,什么都种,种的自己吃没有卖。
记者:为什么不卖呢?
村民:卖不出去呀。
记者:你们种的菜还往外卖吗?
村民:谁要呀?都知道我们这儿的菜有毒不要,不要我们的菜,只有自己吃。
村民:说不能吃,那不是一样吃?不能吃也要吃,要生存啊!
记者了解到石门县鹤山村共有村民1552人,耕地面积1528亩,耕地大多位于丘陵地带,人均耕地面积较小经济落后,村民收入来源单一,日子过的很清苦,村民唐熙志老两口现在每月只能靠100多元生活费维持生活。
记者:这边村民现在生活还是挺困难的是吗?他们一个月一家一年大概有多少收入来源?
村民唐熙志:没有多少,像我们来说就是几十、百八十元,现在国家有个养老(补贴)四五十元每个月,两个人就百八十元钱。
唐大爷告诉记者自打村子被污染后,所种的粮食和蔬菜根本就卖不出去,这使他们原本就不富裕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为了维持生计村里的年轻人大都放弃种地而外出打工,现在下地干活儿的多数为家里的老人。
村民唐熙志:没有在家里,在家里的很少。年轻人在外面(打工),给老人寄一点儿钱回来让你们生活,小孩都去外面去打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