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3月27日 登录论坛 注册
华商网 > 新闻 > 陕西

  说书人,2014年摄于永寿县本版图片由李泛摄

  地窨院纪事,2002年摄于乾县

  临时化妆室,2014年摄于宝鸡

  院落里的社火(组照之一),2014年摄于宝鸡

  孙子的洞房,2014年摄于榆林

  在由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旅游局主办,华商报社承办的“360°美丽陕西”影像大赛进入投稿阶段,著名摄影家李泛接受本报记者专访,希望大家从中对摄影理念有更深的认识,为选好这次大赛的参赛作品提供帮助。

  华商报:2012年,在西安美术馆,您的《生命之重》大型个展获得成功,那一张张充满情感的影像,让观者感到身临其境陶醉其中。请从这部巨作的创作立意谈谈你的摄影理念。

  李泛:《生命之重》展出的是我多年来关注西部中较为完整的四个专题,《中国彝人影像志》、《中国云南乡村信仰》、《生活在塔什库尔干的塔吉克人》、《高台民居》,它囊括了西部既有生存生活状态的影像,又有精神信仰主题的影像。在这些影像中,我寻找一种文化差异感,而这种差异感很快就会消失。拍摄《中国彝人影像志》途中,我在云南发现了许多教堂。其实教堂在西北地区很普遍,但用影像表达不足以上升成一种“仪式感”。而云南则不同,它的民族服装本身就有一种庄严感,“宗教仪式感”非常强,造就了很强的影像表现力。

  “重”是一个哲学概念,米兰·昆德拉在《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中写道“最沉重的压着我们,让我们屈服于他们,把我们压在地上”,当我们被压在地上时,也是最接近生活的时刻。最沉重的负担同时也成就了最具强盛生命力的影像,我渴望生命之“重”,渴望贴近大地,渴望这种对生命的真切,因为“离生活越近,也就离艺术越近”。有担当,有责任,有负重,才能自由地凝视生活,凝视社会,凝视生命,甚至凝视灵魂。

  在塑造中寻找质感,在快餐生活中寻找经典,在浮夸中挖掘内涵,使影像具有庙堂之气,是我的不懈追求。

  华商报:您十几年来都在关注拍摄中国人,表现形式上一直追求影像的陌生感,使影像价值最大化,可以看出这些都不是具有一般的情感所能及的,请您谈谈对人文摄影的认识,克服了哪些困难进行创作,又是怎样提炼作品的思想。

  李泛:比赛对于摄影来说,不仅是一种肯定,更是一种修正和促进。破则新,新则立。你必须不断打破自己的拍摄理念,同时打破常规的视野和视觉欣赏模式,建立新的更为陌生的视觉语言和影像表达方式,优秀的摄影师应该坚守这样的理念,在这条路上永不止步。摄影创作其实就是记录这一时代的发展,在冲突、矛盾中寻找影像的表达方式,在表达过程中传递一种理念。

  一个摄影人最需要的就是不断地融入生活融入社会,思想不落伍,观念不守旧,在生活和社会中印证你的思想观念和你的思维方式。艺术不能结壳,艺术也不能有影子。艺术的结壳,就意味着你就没有创造性了,作茧自缚、一成不变了,摄影一定要寻找和秉承个人独立的影像风格。

  华商报:历时一年的“360°美丽陕西”摄影大赛,旨在刷新固有印象,强化新陕西、美丽陕西、魅力陕西的特殊印记,形成一种能够持续较长时间宣传陕西、展示陕西的良好氛围,鼓舞民意,树立自信。请您谈谈期待看到什么样作品。

  李泛:在宣传、展示陕西方面,摄影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许多闻名的景区、公园等无不因摄影而闻名,华商报社承办的这次摄影大赛,用影像展现陕西,视觉化的表达对推介陕西意义非凡。

  基于摄影的这种形象性特质和影响力,评选出的作品一定要赏心悦目、视角独特,能够反映陕西的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当我们到一个地方旅游,去的地方一定是当地的历史文化名胜、寺院庙宇等人文场所,就如同到巴黎一定会去巴黎圣母院和卢浮宫一般,那才是一个地方的标志和灵魂。

  富裕陕西、和谐陕西、美丽陕西,绝不仅仅是GDP突破多少,山川秀丽多少,而应该是人文底蕴有多雄厚,精神建设有多和谐,所以希望我们这个比赛最终呈现的作品能够更多展现内涵陕西,能够真正体现陕西的富裕、和谐、美丽。

  好的摄影作品一定要捕捉、挖掘到陕西的与众不同,一定要有质感、有温度、有情感,能够触碰心灵,要有庙堂之气,能够让人驻足膜拜。

  本报记者蔡勇

编辑:手瓜

相关阅读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娱乐 财经 数码 教育

华商网首页 | 新闻 | 论坛 | 视频 | 娱乐 | 体育 | 数码 | 财经 | 家居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嗨吃 | 婚嫁 | 旅游 | 潮购 | 交友 | 母婴 | 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