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4月02日 登录论坛 注册
华商网 > 新闻 > 国内

山东张家泉村原党支部书记朱彦夫:从重残军人到村支书

  朱彦夫在家中写作。 资料图片

  “事在人为嘛!再说,干这项工程也不是盲目蛮干。”朱彦夫料到了大家的顾虑,他详细说明了具体施工方案和治理后增加的效益。

  “我这个残废都不怕,你们怕啥?”在治沟那阵子,朱彦夫天天都泡在工地上。

  “有一天,他实在太累了,摔倒在地上,头和手臂都磕破了,假肢连接处血肉模糊。我赶紧把他背起来,想送他回家。他就用胳膊使劲打我的耳朵,在我背上大吼:‘大家都在干,我能回去吗?’我只好把他放下来。看着他这个模样,大家都心疼得流下了眼泪。”和朱彦夫搭档24年的时任副大队长张茂兴现在说起,还忍不住声音哽咽。

  一个冬天下来,终于棚起了一条宽5米、深1米、长1500多米的地下暗渠。荒废的山沟最终变成了40多亩平展的良田,当年就产粮5万多斤。

  “棚山沟、治山造林、打深井、拉电线……这么多大工程,说出来都不敢相信是个残疾人带头干出来的。”张茂兴说,提起朱彦夫,村里没有一个不竖大拇指。

  从最初的“好胳膊好腿的都干不好,你能干好吗?”到“这都是朱书记造的福啊!”朱彦夫用他钢铁般的意志和一项项民生工程拉直了张家泉村老百姓心中的问号,成为了乡亲们心中永远的朱书记。

  “群众是我的老少爷们儿、我的服务对象”

  如今的张家泉村早已是山上松树戴帽,山下林果缠腰。现任村支书刘文合正琢磨村里的产业结构调整,想引进水果深加工项目,进一步发展村里经济。

  “每年年底我是必去朱书记家汇报全年工作,平时去县城也都会去看望他。”刘文合说,每次去朱彦夫家,都会拿回一张纸条,这是老书记的习惯。原来,朱彦夫平时在家看电视或看书报时,看到什么致富项目和信息,觉得村里用得着的,或者对村里提的建议,都会写下来交给村里。

  “一个共产党员,只要还有生命,就能有作为。”朱彦夫从来都不服输,不向困难低头。

  是什么,让朱彦夫战胜身体的疼痛?是什么,促使他执着于为民造福?

编辑:曹静

相关阅读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


华商网首页 | 新闻 | 论坛 | 视频 | 娱乐 | 体育 | 数码 | 财经 | 家居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嗨吃 | 婚嫁 | 旅游 | 潮购 | 交友 | 母婴 | 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