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每年要在核心期刊发表两篇论文
从助理讲师到教授,到底需要多少年、多少篇论文和课题?记者采访多个高校获悉,高校评职称,不仅有省里定的标准,还有高校内部确定的标准,甚至还要看领导的喜好,再分批次申报,通过省教育厅确认,标准和时间并不统一。
国内一所211重点高校的行政工作人员说,评职称需要提供最近三年发表过的论文,在最新的职称评定公示中,他发现从助教到讲师,平均每年至少要有两篇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过的论文,换句话说,仅这个环节就需要六篇以上论文。从讲师到副教授,又是六篇,从副教授再到教授还需要六篇,而且多多益善。如果今年评不上,明年继续评,那么三年前发表的论文就作废了。
“由于竞争激烈,一些高校从助教最终晋升到教授,最多要发上百篇。”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说。
“科研成果和授课能力是两码事,也是两个容易冲突的方面吧。”上述博导感慨道。
胡静则认为,论文中真正的学术含量其实不一定很大。“在我们单位,评职称看的是论文发表的数量及论文发表期刊的档次,至于论文在讲什么内容,评审时很少有人看,有的高校在评审职称时,甚至只要求提供论文封面和目录的复印件。”
通常情况下,论文发表在哪个级别的期刊上,与论文质量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在近两年,论文发表明码标价,高级别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未必质量高。记者了解到,一两万元“购买”一篇核心期刊的论文已是业内的平均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