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潇湘晨报报道(记者帅泉实习生许月溪)花了31万元,长沙人申林买了两个座机靓号,号码购自一名自称“谷宏”的中国电信耒阳分公司代办人员。可是不到两个月,这两个号码就不能用了,查询发现,靓号已被电信公司过了户。电信公司给出的解释是:申林的号码是代理商通过非法途径获得的,公司只是将号码过户至原户主。
无独有偶,类似事件本报今年6月就曾报道过一起:一名山东人花11万元,从耒阳电信业务代办人员谷宏(当时见报处理为“谷某”)手中购买了22个电信“靓号”,很快这些号码就无法使用了。
两个靓号过户,他称在电信营业厅办的
申林在长沙河西从事通讯业务,今年春节前后,一位长期未联络的QQ好友与他聊起来。对方自称“谷宏”,是中国电信耒阳分公司的一名代办人员。谷宏告诉申林,“通过公司关系”,弄到两个8位数的长沙市座机靓号,目前在他名下。如果申林需要,可将号码过户至其名下,但需要支付一定费用。两个靓号分别是8××××666、8××××333。从事通讯业务的申林,出于业务开展的需要,和对方谈妥价钱后,答应购买。
今年5月份,申林与谷宏在长沙见面,两人到五一大道一家电信营业厅内办理8××××666这一号码的过户手续。手续完成后,申林将号码与自己的手机绑定,便于开展业务,并按照之前的约定,给了谷宏6万元现金。
一个月后,8××××333这个号码也在同一家营业厅,过户至申林的爱人孟女士的名下。这个号码,申林花了25万元。
使用不到两个月又被过户
7月8日中午12点,申林的手机收到中国电信10001发送的一条提示信息:“手机号码8××××666已成功取消一号双机功能。”申林觉得很奇怪,他本人并未将绑定功能取消,怎么会收到这样的信息呢?
申林立即用另一部手机拨打该座机号码,结果语音提示:“因机组原因,该号码已停止使用。”他心里一惊:这个号码不会被盗了吧?
申林立即拨打中国电信客服热线10000,并通过新浪微博反映情况。新浪微博加V认证用户“中国电信湖南客服”回复称:“反馈的情况在系统中进行了核实,投诉的号码是代理商未按公司业务规范办理的过户手续,属违规行为。为维护用户权益,我公司应该恢复原用户的相关资料信息。如您对此有异议,建议您通过法律途径维护您的权益,我公司坚决服从判决处理。”
这意味着,申林的两个靓号,已经被电信公司过户至他人名下。
原户主报警投诉,靓号归还
申林查询后得知,8××××666这个号码于7月8日17时39分,被过户至湖南嘉信房地产发展有限公司;8××××333被过户至于某的个人账户,完成过户手续的是中国电信东塘营业厅。
申林这才想到,前段时间,8××××333这个号码的座机接到了一个电话,对方自称“于某”。于某在电话中告诉申林,自己才是8××××333这个号码的户主。申林心里有些纳闷,但没太在意。
7月10日,记者通过申林提供的手机号码联系上于某。对方说,8××××333这个号码是他五六年前在营业厅办理的,之后一直持续使用。直到不久前,自己拨打该号码座机时没有反应,才知道出了问题。“接电话的是申林,他说这个号是他的,我觉得很奇怪。”于某立即拨打110报警,并向电信公司投诉。
目前,经电信公司过户,该号码重归于某名下,8××××666号码则归属湖南嘉信房地产发展有限公司。记者屡次拨打8××××666,电话始终处于无人接听状态。
非法获取号码的过程暂不明晰
7月10日上午,记者与申林一同来到中国电信东塘营业厅,询问靓号被过户的情况。营业厅工作人员查询后证实,之前在申林名下的靓号,确已于近期从该营业厅完成过户。值班经理朱里说,鉴于申林之前的电话和微博投诉,电信公司已经报案。如果申林对营业厅的做法有异议,可通过正当途径寻求解决。
朱里称,电信公司调查结果认为,申林“前任靓号所有者”存在非法获取号码的情况。为维护原户主权益,公司决定将号码进行过户。
关于非法获取号码的过程及细节,朱里称暂不明晰,有待公司进一步调查,但“会在周五前给申林一个答复”。申林称,即便号码确系他人非法获取,但与他本人没有任何关系,电信公司不应在未征得其同意的情况下单方面将号码过户。
[律师观点]
“靓号来自非法途径”当事人知情与否很关键
睿邦律师事务所律师刘明认为,如果事后证实,靓号确系他人非法获取所得,申林在其中有无过错的关键,在于其本人是否知情。假如申林不知情,那他就是“善意第三人”,可以通过法律途径维护权益,追回经济损失;假如申林明知靓号是他人通过非法途径获得而购买,并且被司法机关认定有罪,那么这笔钱就难以追回。
同时,刘明也指出,如果电信公司事前没有征得申林同意就将靓号过户,这种做法也是不合理的。“电信公司不是公权力机关,也没有法院的判决书,没有权力过户客户的号码。”他建议,申林应立即报警,并积极与电信公司协商解决,在协商未果的情况下,可通过法律途径维护权益。记者帅泉
[新闻回放]
22个靓号11万多元涉事员工被取消工号
山东人沈亮(化名)从事手机“靓号”销售生意,今年5月底,他从耒阳电信业务代办人员谷宏(当时本报见报处理为“谷某”)手中买了22个电信“靓号”,号码陆续过户到自己名下后,支付了11万多元。
5月29日,沈亮发现靓号中一个号码无法使用,后发现机主姓名已改变。很快,其余的号码也陆续出现类似情况,但谷宏坚称不知情。
耒阳电信一胡姓负责人解释,谷宏涉嫌违法操作,已被取消工号,“情况反映给公安机关了”,这些号码会返还给原机主。当时记者联系上谷宏,谷承认已被取消工号,但坚称靓号是他自己的,不知为何突然被收回。
追问:两起事件涉及的靓号来源,均指向耒阳的电信业务代办人员谷宏,是否就是同一人?10日下午,本报记者拨打谷宏的电话,但显示电话已经关机。对于此事本报将继续追踪。(记者张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