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5月21日 登录论坛 注册
华商网 > 新闻 > 政企快线

  汽车产业是现代工业发展的重要支柱。陕西省、西安市从加强产业引导和创新扶持等方面提出实施意见,明确了“抓整车、强配套”的战略思路,着力提升汽车产业的发展规模和集群,打造陕西经济发展升级版。近期,西安经开区《汽车产业发展专项规划(2014—2020年)》即将酝酿出台,重点实施以商用车为核心,巩固产业基础;以重大乘用车项目引进为核心,扩大产业优势;以汽车智能化和新能源汽车为核心,引领产业方向的汽车产业发展促进计划。其突出亮点为,依托泾渭新城汽车产业良好的发展基础,打造具备国际一流水准的汽车产业集群。

  该规划正是建立在经开区已拥有核心技术支撑、集群效应初显、链条加速构建的汽车产业基础之上。目前,经开区已形成了以陕汽集团为龙头,康明斯发动机、汉德车桥、德仕零部件、中集专用车等骨干企业为支撑,涵盖关键技术研发、重卡总成、发动机、车桥、车架、变速箱的商用汽车产业发展格局。下一步,经开区将继续夯实商用汽车产业,并依托陕汽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研发机构,加快乘用汽车项目引进,建设具有国内领先、与国际接轨的汽车产业研发生产平台,填补西北汽车产业发展的薄弱环节,打造国内继东北、京津、华南等汽车基地之后的“第七板块”——西北汽车产业基地。

  龙头企业乘风破浪

  4月21日,天空飘着绵绵细雨,位于经开区泾渭新城的陕汽集团总部,却是一番喜庆景象。这里正在举行陕汽重卡陕西区域大客户批量交车仪式,主角便是即将交付的50辆德龙M3000天然气重卡和30辆德龙M3000轻量化8×4自卸车。这些崭新的商用车经过雨水洗礼,即将奔赴全省各地,此时显得格外精神。前来接车的东源物流董事长陈艳谈到再次购买陕汽重卡原因时认为:“功能实用、性价比高、售后服务好,陕汽产品树立了很好的用户口碑。”

  陕重汽相关负责人同样高兴地说:“在全行业表现整体欠佳的情况下,我们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实现了产品、客户、服务的零距离对接,使客户全方位感受不同车型的实际性能,销售形势不错,为顺利完成全年任务奠定了基础。”据了解,今年一季度,陕汽重卡订单突破3万辆,最高日产量一度突破1100辆,实现了50%的增长率,这成为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一大亮点,也为陕汽集团实施“千亿元”战略创造了有利条件。

  龙头企业的强力带动,使经开区汽车产业焕发勃勃生机。然而,陕汽集团迅猛发展,除了企业专业务实的经营团队之外,也与经开区的全方位支持密不可分。2004年,陕汽集团与西安经开区签约,当年7月,这个按照世界一流重型卡车企业标准设计、占地2700亩的新基地在泾渭新城开工建设,短短一年后便投入试生产。2007年,陕汽新基地销售收入突破百亿元大关,此后又先后迈过200亿、300亿元的产销“大关”。10年间,陕汽集团在经开区创造了连续24个月行业增速第一的市场奇迹,进入中国企业500强,重卡市场占有率进入前五位,重卡出口额和出口量居全国第一。

  回顾当初搬迁时的艰难,陕汽集团董事长方红卫仍然感慨万千。在他看来,在经开区建设新基地的决策虽是“惊险一跳”,但事实证明,这让陕汽集团抓住了市场机遇,及时扩充产能,使企业基本达到世界级重卡企业水准。方红卫坦言:“如果没有在经开区建设新基地,这样的业绩想都不敢想。”他表示,在打造千亿级陕汽集团,做强做大经开区汽车产业等战略谋划中,陕汽集团已经和经开区管委会形成共识,将一起攻坚克难、协同发展,全力拓展新能源汽车、扩大外贸出口、强化本地配套,以汽车产业助力陕西工业经济“升级版”。

  规模与内涵同步提升

  近年来,随着陕汽集团不断发展壮大,经开区汽车产业对全球优质资源的吸纳整合能力逐步增强,并加快向产业链条的两端延伸。目前,经开区汽车产业领域企业总资产已达到300亿元,吸纳从业人员3.5万余人。

  一季度,集研发、制造、销售为一体的汉德车桥公司共生产桥总成近12万根,产销同比增长33%,再创历史新高。同时,康明斯发动机、中集专用车、万方零部件、秦益汽配、德仕零部件、泰德压缩机等汽车产业关键零部件配套企业发展也渐入佳境,呈现出稳中有进、趋势向好的良好态势。

  目前,经开区的汽车产业发展已呈现“纵横拓展”的良好态势,确保了产业规模与内涵的同步提升。横向看来,围绕重型商用车制造,形成了集整车装配、重型车桥、发动机、底盘车架、汽车电子、汽车内饰、专用车改装及其他零部件的生产加工链;纵向看来,逐步建立起集核心技术研发、整车装配、零部件生产、销售服务、物流分拨及人才培训的综合配套服务链。

  截止2013年,经开区汽车产业共有企业20余家,完成规模以上总产值606亿元,占西安市汽车产业总量67%,陕西汽车产业总量59.2%。经开区汽车企业年产整车10万多辆,发动机5715台,改装汽车1.3万辆;企业总资产达到300亿元,吸纳从业人员3.5万余人。

  在持续发展壮大商用汽车的同时,经开区系统整合已有的优质汽车产业资源,向新能源汽车领域加快“挺进”,以此构成未来汽车产业发展的主导方向与核心优势。目前,经开区以陕汽集团为引领,康明斯提供混合动力,永电电气研发电机及控制系统,物华新能源和瑟福能源等企业提供的电池材料、电池总成及管理系统的新能源汽车阵容已初步显现。

  今年以来,经开区抢抓西安市获批“国家新能源汽车试点城市”的产业发展机遇,先后从政策、资金、服务等各方面入手,大力扶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同时,通过鼓励企业拓展新兴市场,加大研发实验及对天然气发动机技术进行优化和改进,完善天然气加气站系统等一系列举措,撬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项目加快建设发展。一季度,经开区新能源汽车LNG商用车完成销量2200辆,实现产值7亿元,表现出强劲的增长趋势。

  助力陕西工业“升级版”

  《陕西省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3年-2017年)》中提出“未来五年,是我省汽车产业夯实基础、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阶段,是实现由追赶者向竞争者、由国内竞争向参与国际竞争转变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西安市渭北工业区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也进一步明确了泾渭新城作为西安市重点打造的汽车产业基地的重要地位。

  作为全省最大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和汽车产业聚集区,西安经开区认真领会省市汽车产业发展规划中的具体要求,并制定区域规划,在省市发展大局中勇于担当、主动作为。根据规划,到2020年,经开区将建成西北最大、全国重要的综合性汽车产业基地。同时,实现乘用车整车制造领域突破,在清洁能源(LNG/CNG)、新能源商用车产业化、汽车研发示范基地方面实现领先,成为西北最大整车制造基地、西北最大汽车零部件生产供应基地、西北最大汽车服务贸易基地。

  在此目标之下,经开区将以大项目引进为龙头,以扩规模、调结构、强质量、增效益为主线,着力培育整车、零部件和汽车服务三大产业制高点,推动产业规模化、高端化、自主化、外向型发展。最终建立“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增值服务”的全产业链协调发展这一根本任务。预计到2020年,经开区汽车产业总规模将达到3000亿元,总产量突破100万辆。其中商用车产值1500亿元以上、产销20万辆;乘用车产值1000亿元以上、产销100万辆,配套企业产值500亿元以上。

  为实现上述目标,经开区将建立完善推进汽车产业发展的协调联动机制,为产业发展提供全方位的保障服务;深刻突出项目引进在产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把战略性大项目引进摆在经济工作首要位置;加快汽车产业园建设,提升招商和配套的竞争能力;完善汽车产业发展专项政策,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加快汽车产业领域的人才引进和培养,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的汽车人才教育培养体系。

  “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广阔前景和省市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为经开区实施集群化战略,继续做大做强汽车产业带来了新契机,创造了好的外部条件。”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表示,经过多年培育的经开区汽车产业已成厚积薄发之势,经开区下一步会将更多注意力投向链条延伸和产业深层发掘方面,举全区之力推动产业提质、扩容、增效,以此来助力陕西省工业“升级版”。

编辑:周庆辉

相关阅读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


华商网首页 | 新闻 | 论坛 | 视频 | 娱乐 | 体育 | 数码 | 财经 | 家居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嗨吃 | 婚嫁 | 旅游 | 潮购 | 交友 | 母婴 | 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