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5月22日 登录论坛 注册
华商网 > 新闻 > 政企快线

  数据是城市发展最好的佐证,2013年,渭南高新区经营总收入实现221亿元,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6500元,同比增长10.5%。

  让新城发展在区域经济圈中崛起,提升城市的竞争力、创新驱动力、空间承载力等成为新城快速发展的首要任务。而实现从“高新制造”到“高新智造”的科技、人才创新,则让产业创新实现蝶变,也让渭南高新区实现经济、产业跨越式发展。

  区情发展实现“3突破”城市空间大提升信息化快发展引进项目速成长

  渭南高新区,作为一座“创新之城”,以改革创新促经济发展。从1988年至今,高新区实现了“城市发展空间大提升、信息化建设快发展、引进项目建设速成长”3大突破。

  渭南高新区处于关中—天水经济区,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轴心城市,辖区面积49平方公里,规划控制面积31平方公里,辖3个街道办事处,区内总人口近10万人。

  近年来,渭南高新区按照国家高新区“五位一体”战略定位,坚定“环境立区、产业强区、创新活区、和谐兴区”四大主题,坚持“开放、诚信、创新、高效”发展理念,积极实施“四个三工程”,围绕三个提升(产业发展提升、创新能力提升、城市品位提升),打造三个基地(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人才发展培育基地、生态环境友好基地),实现三个突破(发展空间突破、信息化建设突破、收入分配制度突破),强化三个保障(工作效能保障、发展资金保障、党建支撑保障),倾力打造国内一流创新型特色产业园区和3D打印(增材制造)产业培育基地。

  近两年,高新区坚持“开放、诚信、创新、高效”的发展理念,先后投入0.8亿元,推动道路排水、照明、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

  作为渭南城市发展的排头兵,高新区引进3D打印产业、新能源新材料等高科技产业。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周庆文介绍,今年,高新区将以科技创新为突破口,把招商引资、争取资金和项目建设作为推动发展的根本性措施。

  投资环境新增“3保障”拓展融资渠道保障金政府放权服务企业新增产业引导资金

  资金保障是城市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高新区积极拓展融资渠道,争取中省各类资金支持。高新区财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高新区今年力争做好12个项目策划包装,在新材料产业基地建设上争取2亿元以上专项扶持资金,并要加强与金融机构合作,为辖区项目建设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

  为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高新区秉承“服务好”的原则,不断增强政府的服务理念。高新区招商服务局局长姜通介绍,近年,窗口单位服务提升成为高新区对外的文明窗口,高新区管委会组织开展行政服务窗口单位满意度考核工作,在辖区内53个行政服务窗口、服务大厅或办公场所醒目位置设置便民服务箱、“我帮您办”提示牌,印制便民服务监督卡,并公布监督投诉电话。

  “‘用心做项目、真诚待客商、细节定成败’一直是我们服务企业的态度和做法,只有服务好,才能赢得企业及辖区内群众的信赖,才能更好地为高新谋发展。”周庆文说。

  同时,高新区企业110的开通,让辖区入驻企业享受“你只管赚钱,我解决麻烦”的服务体系,并为引进的新材料产业筹集1亿元引导资金,带动产业发展。

  产业集群发展现规模特色产业引领创新要素集聚承载能力增强

  特色优势产业是新型城市化发展中的一张名片,近年来,按照国家高新区“五位一体”的战略定位,渭南高新区以“开放、诚信、创新、高效”的发展理念,力争“创建国内一流创新型特色产业园区”。

  渭南高新区实施科技产业融合发展,通过强化政府引导、校企互动交流,搭建科技和产业发展平台,建立以高校为技术引领,以企业为创新主体的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投资23.16亿元,建设西安交大渭南科技园;与西安交大、理工大学等省内12所高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联合共建高新区;与国内众多大院大所建立合作关系,通过建设研发基地、工程中心、重点实验室、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开展联合攻关、成果转化、企业孵化、人才培养和引进。

  同时,创建了省级工程技术中心14家、专家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重点实验室6个,企业技术中心6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搭建了精细化、装备制造、中小科技企业等诸多专业公共服务平台。

  围绕产业需求和发展目标,渭南高新区高起点编制《人才特区建设规划》,以特殊政策、特殊机制,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设立每年2000万元科技创新发展专项资金,用于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建设、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和高新技术产业聚集;设立1000万元人才发展专项资金,用于人才引进、培养,支持人才创新和人才载体建设。

  渭南高新区以人才结构调整引领产业结构调整,以人才集聚引领高新技术产业集聚,以高层次人才引领区域创新发展,以全面推进人才特区建设,推动高新区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

  打造“三基地”高科技引领产业升级路产业发展迈向“高”与“新”

  一个城市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与繁荣,产业支撑是基础和根本,而人才、科技、环境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近两年,渭南高新区注重科学技术的驱动作用,重点建设发展“三基地”(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人才发展培育基地、生态环境友好基地),不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据了解,高新区坚持“特色、集群”发展思路,形成了精细化工、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三大主导产业,引进一批发展潜力大、带动能力强骨干企业发展。去年,渭南高新区以创建国家级3D打印数字智造产业培育示范基地和渭南国家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为目标,成功举办全国“3D打印(增材制造)产业化推进会”,规划建设3D打印产业起步区460亩,成长区1000亩,建成渭南高新区3D打印产业孵化器;通过与基金公司合作,争取中省支持,设立了2.5亿元3D打印创投基金,支持3D打印领域高层次人才创业、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和3D打印经营企业。

  另外,依托西安交通大学和西北工业大学3D打印领军人才及技术团队,组建了陕西增材制造(3D打印)协同创新研究院、快速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渭南分中心,正在引进一批3D打印和新材料项目,高效促进3D打印产业快速形成。

  3D打印产业化培育基地落户高新区,就是高新区创新发展的一个新方向。也为该区创建国家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奠定基础,并将发挥引导辐射作用,把高新区打造成推动制造业不断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的国家级样板,实现该区由工业园区向高科技新材料产业发展,也大大促进了渭南地区产业升级转型。 记者邢雪雪

编辑:周庆辉

相关阅读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


华商网首页 | 新闻 | 论坛 | 视频 | 娱乐 | 体育 | 数码 | 财经 | 家居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嗨吃 | 婚嫁 | 旅游 | 潮购 | 交友 | 母婴 | 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