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研组组长,西安市首批学科带头人。教育部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专家组成员,陕西省高考语文评阅点专家组成员。
与贾平凹先生有过几面之缘,他携余秋雨先生、吴克敬先生等,曾来我校演讲。《风雨》这篇散文,是贾先生的早期作品,虽短小却显得气势磅礴、一波三折。文中的鸟巢、苍蝇、树林、杨柳、废纸、浮萍,都被那风和雨吹打得几近陨灭;而红衣服小姑娘、叠纸船的孩子,直把黑黢黢的自然界撕开了一线耀眼的罅隙。
贾先生的如椽大笔写这样的小场景举轻若重,显得自然、饱满。新秀们的续写虽有些许稚嫩,但也声色具备、有模有样。应该说贾先生写的风雨是在深秋时节,“树林子像一块发面团”被风捉弄得一会鼓一会陷。延珍妮同学也沿着这个思路让情节发展,却宕开笔触,落在狼的身上。人类从来都把动物看做仆从,从没有与它们和谐相处的意识,导致了许多血雨腥风。这一阵“风雨”又可能酿成冤冤相报的恶性循环。
奇特的是郎美智同学创造的“骡”。他无视风雨,不计生死,为融入自然而欣然微笑。我承认我没有完全看懂,但我确实产生了无数的联想:《伊索寓言》中那忍辱负重的骡子,古希腊为履行公民契约而死的苏格拉底,甚至有试图摆脱世俗羁绊、追求精神自由的庄子……
还要补缀一句,贾先生的文中并没有出现“风雨”二字,全是以客观事物来展现风雨的身姿,这正是他笔触老道之处,也是后学们暂时无法企及的一个高度。